国产动漫电影《雄狮少年》在众多赞誉中亮相,被央视誉为“表达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的作品,同时收获了如“国漫之光”、“国漫崛起”等网络赞誉,更在豆瓣上获得了华语电影之冠的高分,专业机构甚至为其预估了高达25亿的票房,这样的期待之下,影片的诞生无疑引起了广泛关注。
电影上映后的表现却出乎意料,经过短短8天的公映,其票房成绩仅为8629万,网络上的评价也经历了从一片赞扬到如今的负面声音充斥,如“恶心到极点”、“丑化中国人的最佳代表作”等尖锐批评,更有甚者,将此片称为一部“公知”电影,将其与某些意识形态的争论相提并论,在某乎论坛上,有人更是将《雄狮少年》与之前的某些言论相联系,认为这是西方对中方意识形态及文化的新的战争模式,是精英化意识形态的体现。
为何这部曾被寄予厚望的国漫电影会遭遇如此的口碑滑铁卢呢?答案其实隐藏在影片的人物形象设计中,电影中的人物,无一不是眯眼、吊梢眉、斑点脸、塌鼻梁、肤色蜡黄的形象,这样的形象设计无疑引发了观众的强烈不满。
值得注意的是,网友们的争议焦点不仅仅在于电影的形象设计,很多人认为,导演在创作时可能面临着两难的抉择:他希望用中国故事来讨好中国人,赢得票房;他又想通过丑化中国人的方式来打开国际市场,以期获得西方的认可和奖项,这种双重标准的创作思路,无疑让观众感到困惑和不满。
这部电影的遭遇,无疑给国产动漫电影敲响了警钟,它告诉我们,在追求艺术表达和文化自信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观众的审美需求和情感共鸣,一个优秀的作品,不仅需要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还需要在形象设计、情节编排等方面与观众产生共鸣,才能真正赢得观众的心,获得长久的成功。
《雄狮少年》虽然遭遇了口碑滑铁卢,但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值得我们深思,希望未来的国产动漫电影能够吸取其教训,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为观众带来更好的观影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