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觉年代里的陈独秀

12分钟前阅读1回复0
路人甲
路人甲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2
  • 经验值5041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0082
  • 回复0
楼主

  在《醒觉年代》里出演陈独秀的于和伟,曾是央视2003版《三国演义》即所谓“新三国”中刘备的饰演者。说实话,我很不喜欢新三国的刘备,阴沉沉的,全日价愁眉锁眼,心事重重,全无半分英雄刘皇叔大方挥洒的气宇,曲是给曹操做副角来的,比94版三国孙彦军饰演的刘备差远了。然而十多年后统一位演员在表演另一位“乱世的英雄”陈独秀时,却一反昔时演刘备的颓丧窝囊,出奇地潇洒大方,风流倜傥,把一个才调过人、见识超人、英气逼人的俊杰加名流演活了。可见没有欠好的演员,只要欠好的剧本,是三不雅不正“尊曹抑刘”的新三国把于和伟教师给耽搁了!

  《醒觉年代》里的陈独秀,差别于以往在建党大片里出场的陈独秀。因为《醒觉年代》的大部门篇幅放在建党前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四十三集的电视剧,差不多有四十集中共的开创人陈独秀还在摸索中国应该走什么道路,还在各类思惟各类主义之间选择游移,还没有成为一个坚决的马克思主义者,还没有“醒觉”,或者说“正在醒觉”。而一个“正在醒觉”的陈独秀,天然没必要为改日后犯下的“右倾时机主义”错误承担责任,那便让陈独秀甩掉了汗青负担——切当地说让电视剧的编导们甩掉了汗青负担,绕过了那些以往必需小心在意的汗青功过的泥洼,从而能够斗胆自在地去塑造去再现新文化运动的旗头,“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了——再配上强大的演员阵容,如许的一部“前传”天然是能够拍得摇摆生姿,漂亮都雅的。

  以下材料来自百度:陈独秀,安徽安庆怀宁县人,1879年生,1896年考中秀才,次年应举江南乡试落选,18岁撰文《扬子江形势论略》,对时事政治表示出浓重的兴致。1897年进入杭州中西求是书院进修,1898年维新变法的失败使陈独秀深受震动,从此走向革命道路。1899年,他因颁发反清言论被书院开除,却不思悔改,持续停止反清宣传活动,受清政府通缉而流亡日本,在东京参与朝上进步组织青年会,并屡次举办爱国演说。尔后他像一只留鸟往返于故土与东洋之间,为了他的革命抱负废寝忘食地斗争,先后在国内组建安徽爱国会,准军事组织岳王会,旨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遭到通缉便流亡日本,先后就读正则英语学校和早稻田大学,肄业救国两不误。他先是反清,清朝倒台袁世凯上台紧接着又反袁,屡被当局抓捕坐牢,又在同志的营救下获释。

  早年的陈独秀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革命者,同时又是一个勤奋求索的思惟者。他在上海安徽东京等地办报纸办杂志,向国民宣传新文化,大搞其思惟启蒙。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陈独秀对时局深感绝望,认为在中国搞政治革命没有出路,救中国,建共和,起首得停止思惟革命。他发下誓愿“二十年不谈政治”,一心一意想用办报刊的体例改动国民的思惟。在此布景下,出名的《新青年》杂志降生了。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兴办《青年杂志》,翌年因与别人重名改名《新青年》。他在创刊号上颁发出名的《敬告青年》一文,提出新时代青年的六个原则:“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朝上进步的而非守旧的;三,朝上进步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电视剧《醒觉年代》中,陈独秀在上海震旦学院演讲时,将那六条原则掷地有声地逐个说出,犹如将六枚炸弹扔向台下的青年学生,登时赢得似乎爆炸冲击波般强烈而耐久的掌声欢呼声,穿越震旦学院的围墙向四周扩散。在那篇《敬告青年》中,陈独秀初次提出科学与人权是人类朝上进步的两个车轮,后改做科学与民主,德赛二先生从此发轫,遂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号和标语。《新青年》一炮打响,影响力快速扩大,让主编和编缉陈独秀名声大噪,很快成为其时思惟启蒙界的明星,全国英才如水之归海,纷繁聚集到他树立的“科学与民主”的大旗下。

  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适时。1917岁首年月,陈独秀的安徽同亲,革命期间的老战友蔡元培,刚刚出任北大校长,便将一个天大的机遇摆在了故人的面前——邀请陈担任北大文科学长,统辖文史哲社会学等诸门学科,月薪三百大洋,相当于北大副校长。陈独秀颠末稳重考虑后承受了蔡校长的委任,举家北迁,并将创刊一年多的《新青年》从上海的小弄堂搬到了冠盖云集的京城,落户在箭杆胡同9号他的寓所,一座充满书香与花香的整洁而幽静的四合院。

  说“幽静”恐怕有些不切当,因为自从那间小院门口挂上了“新青年编纂部”的牌子以后,便终年进出着许多喜欢热闹的不安本分的人物,院子中老是宾客盈门,笑语喧闹,间或还会传出强烈的争吵声,再难与“幽静”结缘了。《新青年》搬到北京后,陈独秀操纵他北大文科学长的身份,又有校长蔡元培的撑持,网罗了一批北大的传授加盟《新青年》,充任“同人编纂”。所谓同人编纂,既是编纂,又是撰稿人,每小我轮值一期,总负责还归陈编缉。办刊物第一靠做者,拥有如斯强大的写做力量,想不火也难了!在《新青年》当过同人编纂的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刘半农,鲁迅,沈尹默,高一涵,周做人等,要么是革命家兼思惟家,要么是思惟家兼文学家,要么是文学家兼革命家,以及在某一范畴独有建树的学者。那些五四期间的风云人物以箭杆胡同9号为据点,在那间“平静”的四合院内捣鼓出了几迅烈的风雷!我试将《新青年》从1917年到1919年间颁发的有严重影响的文章(部门)粗列如下:

  胡适1917年1月颁发《文学改进刍议》,提出文学改进需要做的八件事,用辜鸿铭的话说是“给古典文学列了八宗功”,此文一出颤动一时,无异于吹响了改革旧文学的号角。陈独秀紧随其后,鄙人一期颁发了措辞更猛烈的《文学革命论》,明白提出三个推倒,三个建立,即“推倒雕琢的恭维的贵族文学,建立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旧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立清爽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晦涩的山林文学,建立了然的通俗的社会文学。”用一句话归纳综合即是:文学要平易,抒情,清爽,立诚,了然,写实,国民,社会,通俗;不要雕琢,恭维,陈旧,铺张,迂晦,晦涩,古典,山林,贵族——像如许利落索性淋漓的文学主张即便放在一百年后的今天亦未过时也!

  1918年1月《新青年》改版,烧毁文言,接纳白话文写做,利用新式标点,鼎力鞭策白话文运动。5月,周树人以“鲁迅”的笔名颁发第一篇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志》,那部划时代的做品为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的发轫初试啼声,翌年颁发的《孔乙己》,亦是大先生在那一期间的代表做。而二先生周做人也不落后兄长,12月颁发《人的文学》,以人道主义的思惟摸索文学的内在灵魂,在理论上为新文学的创做开拓了道路。

  1919年1月,李大钊颁发演说稿《庶民的成功》,针对一战完毕后世界上普及时髦的“公理战胜强权”的宣传,指出“那回战胜的,不是结合国的武力,是全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为那一国的军阀或本钱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我们恭喜,不是为那一国或那一国的一部门人恭喜,是为全世界的庶民恭喜。不是为打败德国人恭喜,是为打败世界的帝国主义恭喜。”他在文中激情地预言:“须知此后的世界,(将)酿成劳工的世界。我们应该用此潮水为使一切人人酿成工人的时机,不应用此潮水为使一切人人酿成匪徒的时机。但凡不做工吃干饭的人,都是匪徒。”那就已经超越文化与种族,对人类社会的不公允以及人类将来的前途命运停止拷问,进而号召公众以间接动作的体例表达他们的诉求了……

  振聋发聩的声音还有良多,不举例了。那即是陈独秀的《新青年》杂志在一百年前阿谁思惟启蒙的年代所做过的思惟启蒙的事业,每篇文章都是一面成功的旗号,飘荡在用它们猛烈的文字织成的炮火所霸占的碉堡上——而所有那些能力庞大的炮火都是在北京箭杆胡同9号那间普通俗通的四合院里造造出来,向整个中国发射的!

  (3000字)

  2021年7月27日

0
回帖

醒觉年代里的陈独秀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