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考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___________”

9小时前 (17:22:07)阅读1回复0
小强
小强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8
  • 经验值5949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1899
  • 回复0
楼主

昨夜雨疏风聚,浓睡不用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照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知否?知否?寂心难骚!

足够表达了古代女子单身,守空房时,心里的空虚 孤单,但又无人能够倾吐的痛苦! 呵呵呵呵

知否?知否?当今一房难求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浸不知回路。兴尽晚回船,误进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 文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玩耍曲到太阳落山的时候,饮得酣醉不晓得回来的路。

  游兴称心了,天黑往回荡舟,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夺着划呀,夺着划呀,轰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赏析一】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做,都写了酒醒、花美,清爽新颖。那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体例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域斑斓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常记”两句起笔平平,天然协调,把读者天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白表达逃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做者饮宴以后,已经醒得连回往的途径都辨识不出了。“沉浸”二字却露了做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回路”也盘曲传出做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那是一次给做者留下了深入印象的非常愉快的游赏。

  公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那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刚才回船,那末,兴未尽呢?恰好表白兴致之高,不想回船。而“误进”一句,行文顺畅天然,毫无斧凿陈迹,同前面的“不知回路”相唤应,展现了仆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船摇摆船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如许的美景,一会儿跃然低上,唤之欲出。

  连续两个“争渡”,表达了仆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觅出路的焦灼心绪。恰是因为“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嘎然而行,言尽而意未尽,耐人觅味。

那首小令用词精练,只拔取了几个片段,把挪动着的光景和做者怡然的心绪合成在一路,写出了做者青春年少时的好意绪,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船,沉浸不回。

  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那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天然之美。

0
回帖

有次考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___________”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