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鸡的四位名相之三: 张居正

1周前 (12-07 11:43)阅读1回复0
路人甲
路人甲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2
  • 经验值7804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5608
  • 回复0
楼主

  (一)

  明代相权陵夷,相业难以成就。太祖废宰相在先,成祖命翰林院编修、查抄等官进阁辅政继后。大学士本是文学随从官,搀扶帮助皇帝批阅奏章草拟诏令,类似今天的秘书。大学士虽无宰相之名,而有宰相之实。因其侍奉皇帝,参预机务,议论政事,常在殿阁之内,故称“内阁”或“内阁大学士”。

  但大学士位重品低,其官阶仅五品。所以,凡大学士进阁者,必兼任六部尚书,其名义为“某部尚书兼某殿阁大学士”,遂为二品官。于是,正官反为兼官,而兼官反为正官。明朝类似宋朝,诸多官职名实不符。那种以大学士为宰相的轨制,为清朝所秉承。

  做为皇帝的贴身秘书,内阁大学士只是奉旨处事,即只要得到皇帝的批示才气处置政事。皇帝对大学士所拟谕旨有修改权,而大学士只要听命拟旨,没有定见决定权。

  内阁对中心和处所政府也没有间接批示权,中心和处所政府也没有向内阁报告请示政务的职责。

  张居正,湖广江陵人(今属湖北),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二十八年改授编修。后因不满严嵩擅权而称疾家居。三十六年返京,仍供职翰林院,颇不得志。四十一年,严嵩罢相,徐阶任首辅,得晋升。隆庆元年(1567年)迁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身居储相之列了。

  明中叶以后,跟着内阁势力的加重,大学士的权位逐步划分为首辅、次辅、群辅。主持阁务者称首辅,“偃然汉、唐宰辅”,余称次辅、群辅。

  穆宗即位时,内阁大学士有徐阶、高拱、郭朴、李春芳等,以徐为首辅。徐自严嵩身后代嵩为首辅,世宗末年颇受眷宠。张居恰是他的高足。

  徐阶长得短小白净,性颖敏而持重,与严嵩同在朝十余年,以擅长迎合帝意,故久安于位。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使御史邹应龙劾严世蕃,末于推翻严氏父子。到辅佐穆宗继位时,年已七十五岁。隆庆二年(1568年)辞职归里,李春芳乃为首辅。不久,李春芳致仕,高拱乃为首辅。

  高拱,河南新郑人。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四十五年拜文渊阁大学士。穆宗即位后,高自认为先皇旧臣,不把他的举荐者首辅徐阶放在眼里,常与之抗衡,迫使徐阶“乞回”。主持阁务后,一反徐阶之所为,专与徐阶做对。凡与拱不合者皆被排斥。总之,穆宗在位五年半,前一段是徐阶用事,后一段则为高拱用事。两人中间又交叉着一个张居正。

  后来发作的事儿,可谓“高拱扼徐阶,居正倾高拱,三人皆良相,而恩怨势力之间相轧如斯。”(孟森《明史讲义》)

  (二)

  穆宗临末前召见内阁辅臣高拱、张居正、高仪,到乾清宫受顾命,遗诏曰:“东宫幼小,朕今付之卿等三臣,同司礼监协心辅佐”。

  司礼监是明代宫廷办事机构。明代宦官机构浩荡,号称“内府”,共有二十四衙门,包罗十二监四司八局。此中尤以司礼监的权位最重,掌印寺人,人称“内相”,视若外廷的首辅;其次是秉笔兼掌东厂寺人,外廷视若次辅,再次是秉笔寺人、随堂寺人,好像辅臣。司礼监的职责是代皇帝批阅公函,凡每日奏进文书,大多由五、六名司礼监寺人做为“秉笔寺人”认真阅读,并向皇帝做扼要报告请示。秉笔寺人遵照内阁所拟 字样,用墨笔楷书批在公函上。他们是皇帝的机要秘书,又是耳目喉舌。

  明代政事充满弹性。司礼监的权柄素无确定的范畴。名义上,掌印寺人“掌理表里章奏及御前勘合”,秉笔寺人“掌章奏文书照内阁批墨”,现实上权利扩大的空间很大。

  高拱唯恐大权旁落,决定拿司礼监寺人冯保开刀。

  冯保,实定府深州人,为人通情达理,学识修养在宦官中鹤立鸡群,因而官运利市,嘉靖年间便当上了司礼监秉笔寺人。隆庆元年又兼任掌东厂寺人。但冯保还想上升一步,成为掌印寺人。而其时恰逢掌印寺人空缺,按老例,冯保以秉笔寺人兼掌东厂寺人升为掌印寺人是名正言顺、瓜熟蒂落的事儿。不意,冯保以小事冲犯穆宗,高拱乘隙选举御用监寺人陈洪代办署理。按内宫端方,掌御用监的寺人不克不及兼管司礼监,高拱选举陈洪意在箝造冯保,以提防冯的权利过于膨胀。

  陈洪不久就因忤旨而罢官,但高拱仍是不选举冯保,而选举掌尚膳监的孟冲。孟冲因主管皇上炊事而深受宠任,竟然例外当上了司礼监掌印寺人,冯保为此对高拱恨之进骨,处心积虑觅机抨击。

  穆宗骸骨未冷,冯保就以遗旨的名义公布:“着冯保掌司礼监印”。有明一代,司礼监掌印寺人与掌东厂寺人肯定由两人别离担任。因为两权柄势过大,不宜集于一人手中。冯保一身兼两要职,权倾表里,对内阁首辅构成了威胁,从而激化了高拱与冯保的矛盾。

  高拱起首与顾命大臣高仪相商,说新主年幼,冯、张二人所做所为,必成社稷之忧。高仪刚以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进阁视事,人轻言微,不肯卷进那个漩涡,便泛泛而论,不置可否。高拱不认为然,但高仪就是不亮相,声称“祸福未可逆视,吾固不敢赞公行,亦不敢劝公行也”。

  见高仪不反对,高拱便派心腹把此事传递张居正:“行且建不世功,与公共之。”张当面容许,还佯笑道:“往此阉(冯保),若腐鼠耳。即功,胡百世也!”

  出乎高某如意算盘之外,张转身即派人告知冯早做预备,以合力斥逐高拱出阁。高某自视甚高,过低估量了工作的复杂性,误认为事涉内阁与内府的权利设置装备摆设,张某肯定站在他首辅一边。

  (三)

  1572年六月初十,太子墨翊钧即皇帝位,是为神宗,诏改翌年为万历元年,故称万历或万历帝。时万历仅十岁,朝政由穆宗陈皇后及神宗生母李贵妃主持。

  就在新皇登极日当天,高拱上疏陈新政所急五事,题为《特陈紧切事宜以仰裨新政事》。从外表看,此疏是顾命大臣在辅导小皇帝若何处置朝政,连细节也逐个交代清晰,给人的印象是并不是专为冯保而发。现实上隐含着深层意图:“请黜司礼,权还之内阁”。

  高拱的本意是:神宗阅此疏后转发内阁拟票,然后神宗照准,即可将大权收回内阁,再策动言官弹劾冯保,由内阁票拟免除,斥冯便大功乐成了。

  一着失算,全盘被动。高拱又一次低估了敌手的实力。

  冯保给人的印象是安然平静隆重,颇有儒者风度。实为神宗儿时的朋友,提携掖抱,悉心看管,几乎形影不离,万历视为亲信,称他为“大伴”。

  再说冯保接到高拱上疏后,其实不转送内阁,而由本身代皇上拟票曰:“晓得了,遵祖造”。高一看便知,此为不予理睬的委婉表达体例。于是再上一疏,强调第一疏的重要性,“未蒙大白允行,恐失人心之看”,“伏看皇上鉴察,发下臣等拟票”。冯保无法,只得将高某奏疏发下内阁拟票。高便代皇上拟批语:“览卿等所奏,甚于时政有裨,具见忠荩,俱依议行”。

  见时机成熟,高拱便授意高足故吏上疏弹劾冯保。为预防冯保将奏疏留中不发,高拱要弹劾者上疏时将副本送到内阁。

  冯保固然老谋深算,却从未碰见如斯步地,一时有点不知所措,便派亲信向张居正请教。张告之:“勿惧,便好将计就计为之。”

  张熟知申(不害)、韩(非子)权谋术数,深知助高逐冯于己并没有益处,而助冯逐高反倒有利于己升为首辅。

  张、冯二人奥秘筹谋,饰词激怒陈皇后李贵妃。冯保挠住高拱在穆宗身后对阁僚所说一句话:“十岁太子若何做人主”,把他告到皇后贵妃面前:“拱斥太子十岁孩子若何做人主?”后、妃听了大惊,神宗面色立变。

  六月十六日早朝,宫内传话:“有旨,召内阁、五府、六部寡皆至!”高拱兴高摘烈,高仪称疾家居,张居正姗姗来迟。高见张,连声说:“今日之事,必是为昨科道本。有问,我当对,我必以正理处死为言,言必忤意,公可就此处,我往则无事矣。”

  张心中有数,敷衍了一句:“公只是如许说。”

  文武百官来到宫门时,寺人捧圣旨出,说道:“张老先生接旨!”接着念道:“皇后懿旨、皇贵妃令旨、皇帝圣旨:说与内阁、五府、六部等衙门官员,大行皇帝宾天先一日,召内阁三臣在御榻前,同我母子三人亲受遗嘱,说东宫年小,要你们辅佐。今有大学士高拱擅权擅政,把朝廷威福都强夺自专,通不准皇帝主管。不知他要何为?我母子三人惊惧不宁。高拱著回籍闲住,不准停留。”

  高拱听罢,“面色如死灰,汗陡下如雨,伏地不克不及起”,张居正“掖之起”,又“使两吏扶携出”。

  高拱离京返乡后,张居正接任首辅。陈皇后李皇贵妃“内任冯保,而大柄悉以委居正”。

  (四)

  明代内阁阁臣员额不固定,少则几人,多则十余人,同称辅相或辅臣。操大柄者习惯上称“首辅”。一般说来,首辅以进阁先后,资历深浅,以及受皇帝相信水平来确定。资深才高,深受皇上相信的阁臣始称首辅,其余阁臣则称次辅、群辅。弘治(1488-1505年)、正德(1506-1521年)以后,首辅秉笔票拟,与次辅、群辅的区别更大。嘉靖年间(1522-1566年)政回内阁,阁臣“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首辅地位日趋显要。首辅位极人臣,一切朝政都回其调度。为争夺首辅的权位,阁臣联册结党,攀引高足,彼此排挤,摘用各类权谋排斥合作者。严嵩、徐阶都是通过权谋出任首辅的。嘉靖十六年增修内阁房舍,内阁成为阁臣日常的办公处所,使阁臣一改参谋咨议角色,得以更多地干涉朝政。内阁造视前称完美矣。

  到张居正任首辅时,阁臣吕调阳、张四维皆“恂恂若属吏,不敢以僚自处”。李贵妃训神宗,时常移出居正:“使张先生闻,奈何!”吓得儿皇帝神不守舍。张居正堪称明朝最有势力的首辅。他本人亦慨然以全国为己任,“中外想看风摘”。张居正柄政十年,能够说是权侔帝王。张父丧回乡时,朝廷凡大事皆委任专人“驰驿之江陵,听张先生处分”。回朝途中,抚按大吏越界迎送,身为前躯。道经襄阳、南阳,藩王俱抵郊外迎候,设席招待。“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内阁首辅的势力到达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恰是凭仗如斯煊赫的势力,张居正在万历初年对明朝的旧政积弊停止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也埋下了“祸发死后”的隐患。

  (五)

  从47岁出任首辅到57岁溘然逝世,张居正“以一身成万历初政,其相业为有明一代所仅有”。(孟森《明史讲义》)像张居正那样有才气的政治家在明代找不出第二个。

  张居正曾自述其为政“以尊主威,定国是,振纪纲,剔瑕蠹为务”。

  “尊主威,定国是”乃专造政治之第一要务。

  神宗以幼主临朝,朝仪不定,国威未振,人有侮心。有鉴于此,张居正辅政,以尊君定国为燃眉之急。

  神宗甫即位,张居正即上疏说,帝王虽具神圣之资,仍须以务学为急,而辅弼大臣的第一要务,就是培育提拔君德,启发圣学。更何况,先皇有遗诏在先,要圣上“进学修德”。

  张居正特意为神宗安放视朝与讲读的日程。在他看来,十岁小儿,每日既要视朝理政,退朝后又要讲读,过于怠倦,因而视朝不如好学为实务。也就是说,要把讲读放在第一位。

  神宗承受了张居正的安放,“每月定以三六九日御门听政,余日俱免朝参,只御文华殿讲读”。自万历元年始,每逢一、二、四、五、七、八、十日,神宗都在文华殿听张居正主讲《帝鉴图说》。那是张要诸讲官根据历代帝王事迹而编写的,拔取“善可为德者”八十一事,“恶可为戒者”三十六事,每事绘一图,后附列传本文。因取唐太宗以史为鉴之意,故名。

  为了让皇上领略编书的企图,张居正又写了《进帝鉴图说疏》,告诫神宗“视其善者,取认为师,从之如不及;视其恶者,用认为戒,畏之如探汤。每兴一念,行一事,即稽古以验今,因人而自考”。

  培育提拔君德,启发圣学只是尊君定国的一个方面,且不是次要方面。强化皇帝的权势巨子,增进朝廷的威信才是尊君定国的次要方面。

  张居正施政寓尊君之目标,认为今王之政令,即学术之指回。若于此外别立门户,即是离经叛道,乃君上所必诛。在他看来,国度政令具有绝对之价值,初没必要问政令之内容能否合于最完美之原则。故周官之法未必“度越前代”,而孔子以身为周臣而用之。宋儒议论“日以滋甚”,而程墨之书认为国度所摘,遂为正学。

  故张居正“愿今之学者以足踏实地为功,以崇尚素质为行,以遵守成宪为准,以诚心顺上为忠”。(《论为学书》)除事君任职之外,更无学问德业可言。换言之,学者当养成乡愿之操行,无前提地从命官府,拥护君上。是为软的一手,偏重于拉拢。

  张另有硬的一手,以惩戒为主,包罗抑异学、禁私学及生员不得干政。

  一是抑异学,“国度明经取士,平话者以宋儒传注为宗,行文以典实纯正为尚”,“其有抄袭异端邪说,炫奇立异者,文虽工弗录”。

  二是禁私学,“不准别创书院,群聚徒党”,以根绝聚徒讲授、奔竞嘱托之弊。各处所但凡私建书院,皆改为公廨衙门。

  三是生员不得干政。明代凡颠末本省各级测验取进府、州、县学的,通名“生员”,习称“秀才”。“生员务遵明禁”,不准嘱托公务、兴灭词讼及败伦伤化。全国利病,诸人皆许婉言,惟生员不准。

  (六)

  振纪纲,剔瑕蠹乃专造政治之又一要务,也是张居正万历新政的重点。时人王世贞说:“居正之为政,大约以尊主权、明赏罚、一号令,万里之外,朝下而夕奉行如疾雷迅风,无所不披靡。”

  张居正认定嘉靖、隆庆二朝积弱积弊的症结在于纪纲不振,“近年以来,纪纲不肃,法度不可,上下务为姑息,百事悉从委徇,以含糊其词谓之补救,以勉强将就谓之善处”。(《陈六事疏》)

  有鉴于此,张居正的施政方略是反其道而行之:振纪纲。“张纲纪以肃群工,揽权纲而贞百度。刑赏予夺,一回之公允,而没必要曲徇乎私交;政教号令,必断于宸衷,而毋纷更于浮议。法所当加,虽贵近不宥;事有所枉,虽疏贱必申。”(同上)

  振纪纲,从整顿吏治进手,以“致理之道,莫急于民生;安民之要,惟在核吏治”为大旨,推行考成法,即确立一套明白可行又易于监视查抄的轨制,并构成一个考成系统,从而成立一个健全的行政及公函运做系统。

  传统政治轨制的运做大多仰赖于公函的传递与处置。张创造的考成法要各衙门分置三本簿册,一本记载发文及收文,做为底册;然后剔除无须考察的官样文章,再造两本簿册,一本送六科备注,实行一件登记一件,若积久尚未实行,由各科具奏候旨;一本送内阁查考。

  六科为明朝特有的行政机构。明代一切行政事务,分属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同时又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做为六部的监察机关。六部尚书是二品官,六科都给事中只要七品,但七品官掌握对六部的封驳纠劾之权。明朝大官当然统率小官,但小官也能够牵造大官。各科分担各科的事,但对国度大事同样能够建言。

  张居正以六科掌握六部,并未违犯明朝祖造。但以内阁掌握六科,则是一大创造。明朝内阁本是皇帝的秘书处,不负行政责任,更不负监察职责。施行考成法后,张扩展六科的本能机能,并间接向内阁负责,使六科成为内阁掌握六部的助手,无疑扩大了内阁的实权。

  考成法的推行得到了神宗的鼎力撑持。他在张的奏疏上批示:“卿等说的是。事不考成,何由底绩!”皇上准奏后,大权集于内阁,政令必责实效。从六部到处所政府打点公函,须定时查考。所谓月有考、岁有稽。“凡大小事务,既奉明旨,数日之内即行题复。”

  张居正推行考成法,旨在矫无视朝廷诏旨为故纸的陋习,废除禁之不行、令之不从的短处,以求法之必行,言之必效,从而爱崇诏令,强化皇帝的权势巨子,增进朝廷的威信。

  张居正振纪纲能够“大处着眼,小处动手”括之。从大处看,纪纲不振,国将不国。“君子为国,务强其底子,振其纪纲”。

  从小处动手,即是“脱有不虞,乘其微细,急扑灭之,虽厚费不吝,勿使滋蔓”。

  所谓剔瑕蠹,犹今之肃清陈旧迂腐分子。张居正剔瑕蠹,以抑豪强,除干扰,安苍生为主干。

  张目击“嘉靖以来,当国者政以贿成,吏睃民膏以媚权门,而继秉国者又务一切姑息之政,为逋负渊薮,以成秉并之私,私人日富,公室日贫。国匮民穷,病其实此。”

  嘉靖年间当国贪贿以严嵩最甚。严为相二十年,籍没时家产黄 万余两,白银二百余万两,瑰宝无算。御史王宗茂称“陛下帑躲不敷收诸边一年之费,而嵩所蓄积可瞻储数年。”岁发边饷,“朝出度收之门,暮进奸臣之府。输边者四,馈嵩者六”。

  有鉴于此,张居正主张“综核名实,信赏必罚”,严伸纲纪,整饬吏治,以惩救萎靡陈旧迂腐、因循苛且的政治风气。

  黔国公沐朝弼仗恃开国功臣之后,并吞民田,隐匿逃人,无法无天,而本地官府不敢加以处分。张居正派人把沐捉拿夺职,禁锢于南京。

  朝廷官员不管职位凹凸,若有不尽职者,以圣旨召进朝堂斥之,百官为之惕息。

  时处所上响马滋多,以至潜进城内,官民为之保护。张居正严令彻查,捉到响马及窝躲响马者当即问斩。

  时议尚姑息,太后性又慈祥,有一年秋斩之期,太后欲停刑。张拒之,说:“春生秋杀,天道之常。粮莠不除,反害嘉禾。凶恶不往,反害良民!”到时断然行刑。

  张居正执法严格,雷厉流行。对父母官吏,张虽督核甚严,但政绩优良者必令其久于任所,不擅更易,使其才气得以施展。官员的用舍进退,一以功实为淮,不徒眩虚名,不尽拘资格,不摇之毁誉,不杂之爱憎,不以一事概生平,不以一眚掩大节。张反对官不久任,事不责成,更调太繁,迁转太骤,资格太拘,毁誉失实。

  张居正特殊重视吏治,主张对仕宦严加察看,偏重察看官员政绩,以定起落往留。京官六年一察看,外官三年一察看。除按期察看外,还有随事考成,即关于每件公务都期限办完,不得挈延推诿。此外,另有看望告诫,即对大臣奏报能否合符事实,必加以看望,以削减例行公事,对隐瞒不报或奏报不实者则严加惩处。

  张居正施政风气类似于管仲、子产,唯精诚不及诸葛亮,刚鸷颇似于王安石。

  (七)

  皇权与相权之间的关系,可谓传统政治轨制内最重要也最微妙的一对关系。那种关系,汉、唐、宋诸代尚能说清晰,到了明清便很难用言语说清晰了。总的看,两者的关系乃此消彼长或此长彼消的关系。

  张居合理国十年,其势力之大,相业之隆,明代仅此一例。张成就相业的需要前提是神宗的鼎力撑持。

  万历三年,御史傅应祯上疏,弹劾张居正以王安石“三不敷”误国,发泄对新政的不满。神宗愤然降旨:“那厮每一定阴构党与,欲以威胁朝廷,摇乱国是。”傅被锦衣卫打成重伤,押发浙江定海充军。

  万历四年,刘台上疏,弹劾张“擅做威福”,说“畏居正者甚于畏陛下,感居正者甚于感陛下”,以离间神宗与首辅的关系。刘台以张擅权为打破口,责备他底子不把祖宗成法放在眼里。张所创考成法,“不外欲胁造科臣,总听己令耳……祖宗之法应如是耶?”神宗看了刘台奏疏大怒,斥刘“诬罔忠良,肆意排击,意在构党植私,掉臂国度成败”,令锦衣卫将他拘捕。

  张因遭弹劾,前后二次向皇上提交辞呈,神宗都予以安抚。据说,张提交辞呈时伏地痛哭,神宗走下御座,手掖张站起,再三慰问。张仍不愿出朝视事。神宗又遣寺人持亲笔手敕到张府慰问。张居正只得复出辅佐朝政。

  诸葛亮是张居正心目中的标干。他当国十年建树的政绩也无愧于诸葛亮。但他忘记了明神宗并不是刘后主,他当国即是神宗失位;他效忠国度就是鄙视皇上。

  根据明朝祖宗成法,内阁无权干涉皇权,也就是没有预问之权,皇上暗里要他预问才预问。故刘台以内阁事权过大责备张擅权,理由足够,并没有不妥。你张居正不是宰相,却以宰相自居,说什么“吾相全国,何事不成做出,何人不成进退”,即是揽权。不应管的事你要管,不应揽的权你要揽,说轻了是权臣,说得重一点就是奸臣了!

  张居正所揽的权是神宗的权,他当权即是神宗丧权,他不妥权是渎职,是无能!总之,居合理国,当也不是,不妥也不是。难怪他一死,神宗便抄了他的家。

  促使神宗对“张先生”出此毒招的启事很是复杂,但亲操政柄后,必需完全消弭张居正威权震主的负面影响,无疑是主因。

  神宗亲政后,内忧外患,纷至沓来,却怠于临政,勇于敛财,不郊不庙不朝者三十年,与外廷隔断。皇帝的那点责任都让他丢尽了。

  时人顾炎武说:“全国兴亡,匹夫有责;国度兴亡,肉食者谋。”明朝亡于万历一朝,亡于万历不谋,故孟森说:“明亡之征兆,至万历而定。”(《明史讲义》)张居正万历新政不外是王朝暮色中的一抹余辉罢了!

0
回帖

属鸡的四位名相之三: 张居正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