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家之好”是如同一家吗?

3个月前 (09-30 17:00)阅读2回复0
小强
小强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8
  • 经验值9637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9274
  • 回复0
楼主

不同的词典对“通家之好”有不同的解释。有代表性的是两种:一种是 “指两家交谊深厚,如同一家。”一种是“指两家世代交往,非常友好。”从

这两种解释的差别来看,关键还是对“通家”如何理解,即是理解为“世代 交往”还是理解为“如同一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应该从“通 家”的出处中去找答案。

  此词出自《后汉书。孔融传》讲孔融幼有异才的一段

故事:孔融十岁时随父到京师去。当时河南尹李膺不随便接见宾客。他通知看 门人,不是当世的名人有通家之好的不要向里面禀报。但是孔融非常想看一看 李膺本人,就来到李膺的家门前,对看门人说:“我是李君通家子弟。

  ”看门

人向李膺进行了禀报。李膺请孔融进见。李膺很客气地问孔融:“你的祖辈父 辈中有和我交好的人吗?”孔融答:“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 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是。我的祖先孔子和您的祖先李老君

两人都有崇高的德行而且有师友的关系,因此我就和您是多少代的世交。

  )从 这段孔融的答话来看,“通家”似与“两家多少代的交往”有关,所以对“通 家之好”的解释应以第二种为好。此外在上述同一故事中还涉及另一个成语:

“小而聪了,大未必奇。”说的是:在孔融以孔子与老子李耳的关系拉近了自 己与李膺的关系后,在座的众人莫不惊叹孔融的才华。

  后来太中大夫陈炜来 了,人们把孔融的答话告诉了陈炜。陈炜说:“夫人小而聪了,大未必奇。”

(这个小孩小时候聪明,长大了不一定是奇才。)孔融听到这句话后立刻回答 说:“观君所言,将不早惠乎?

”(看您说这话,您是不是在小时候就很聪明 呀?)李膺听了孔融的话大笑着说:“你必定能成为大人物。

0
回帖

“通家之好”是如同一家吗?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