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章更新鲜的20种修辞手法,你能用对几种?(附例句+易错辨析)

11分钟前阅读1回复0
kewenda
kewenda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15020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30040
  • 回复0
楼主

比方

比方是根据联想和想象,抓住素质差别事物之间的类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描写所要表示的另一事物的修辞体例。

在文学做品中,比方能够形逼真;在政论文中,可使事理浅近易明。比方是一种运用最普遍的修辞办法。

例子:

①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荷花》

② 只见白浪翻腾,构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长城。

——《不雅潮》

③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静夜思》

相比

相比是把物当做人或把人当做物,把此物当做彼物来说来写的一种修辞办法。

相比能够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相比能够寓情于物,借物抒情。

例子:

①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欢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路睡觉,和我们一路起床。

——《金色的草地》

②灭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迫近。

——《桥》

③那长长的柔嫩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天然。有两三枝出格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唱歌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小桥流水人家》

借代

借代是不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原来的名称,而借用和该人或该事物亲近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名称去取代的一种修辞办法。

借代可使语言形象明显,变革说法,制止语言曲白,还可使语言简练、委婉。

例子:

①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彼此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十里长街送总理》

②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大蝴蝶,橘红色的身子充满茶青色的花纹,呼扇着同党缓缓上升。

——《放风筝》

③他起头教化“礼拜五”。“礼拜五”很快成为他的好辅佐。

——《鲁滨孙飘流记》

夸大

夸大是用远远超越客不雅现实的说法来衬着强调事物的某一特点的修辞办法。

夸大既能够对事物强调晋级,也可对事物缩小降级。夸大能够衬着气氛,凸起事物的特征,加强语势,加强诙谐感。

例子:

①那当然,“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心爱的草塘》

②假设没有那泉,济南定会丧失一半的美。

——《趵突泉》

③女人又矮又瘦,身子很薄弱,几乎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的。

——《古井》

拈连

拈连是操纵上下文语义的联系关系,把适用于彼事物的词语顺势拈来巧妙地连用到此事物上的一种修辞办法。

拈连能够使语言新颖、奇特、活泼、天然,往往能够处置物的外表引到事物的本色。

例子:

①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仿佛把所有的聪慧都吞下去了。

——《窃读记》

②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

——《十里长街送总理》

③我把阿谁女孩说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你的纸上来啦!”他笑了,笑得那么甜,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鱼游到了纸上》

移就

移就是指两项事物相联系关系,论述中将原描写此一事物的润色语移来描写另一事物性状的修辞办法。

移就能够把人物的豪情渗入到风光之中,使人感应情景交融,加强语言的抒情气氛。

例子:

①一排排大雁逃上白云,撒下一阵阵暖暖的丁宁。

——《听听,秋的声音》

②每条岭都是那么温顺……

——《林海》

③功恶的枪弹还在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对偶

对偶是把字数相等、构造不异、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排在一路,暗示相反、相关或相连意思的修辞办法。

对偶给人的美是多方面的:音韵美,节拍美,平衡美,对称美。

例子:

①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万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开国大典》

②在朦胧的沉寂中,玉立着那棵白桦,在灿灿的金辉里,闪着晶亮的雪花。

——《白桦》

③随风潜天黑,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

排比

排比是用三个或三个以上内容亲近相关、构造不异或类似、语气一致的短语和句子接连说出来的修辞办法。

排比给人以气焰畅达,节拍明显,感情火热之感。

例子:

①漓江的水实静啊,静得让你觉得不到它在活动;漓江的水实清啊,清得能够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实绿啊,绿得似乎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桂林山川》

②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秋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我的“长生果”》

③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颠末勘测,停止缜密计算。

——《詹天助》

回环

回环是操纵词序回环往复,表示两种事物或事理彼此关系的一种修辞办法。

回环固然在意义上前后没有什么改动,却不给人反复之感,强调的感化显而易见。

例子:

①如许的山围绕着如许的水,如许的水倒映着如许的山。

——《桂林山川》

②是的,保住了那黄土,我们才有那绿树,有了那绿树,我们才保住了那片土。

——《青山不老》

③如许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越来越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

——《黄河是如何变革的》

层递

层递是用三个以上构造类似的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事物性状的大小、长短、凹凸、轻重、深浅等方面的层层递升或递降的意思的一种修辞办法。

条理之效果是层层强化,条理明晰,逻辑严密。

例子:

①若是你单独驾舟环绕世界游览,若是你只能带一样工具供本身娱乐,你会选择哪一样?一幅斑斓的丹青,一本有趣的书,一盒扑克牌,一个百音盒,仍是一只口琴……

——《走遍全国书为旅》

②我们姐弟几个都很快乐,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竟然收成了。

——《落花生》

③认真瞧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茶青色,一层又一层,最初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

——《心爱的草塘》

双关

双关是指在特定的语言情况里,操纵言语的音义关系,外表上说的是一种意义,现实上说的是另一种意义,使要说的具有双重意义的修辞办法。

双关能够使语义委婉,其传递的弦外之音、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例子:

①你想四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鼻吗?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②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罗那些尖利的斧头。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③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浅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标的目的的右面,在一棵高峻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生长起来。

——《白杨》

婉曲

婉曲是不曲说,或闪灼其词、或拐弯抹角,用委婉委婉的话表示本身要说的本意的修辞办法。

婉曲以模糊取代婉言,给人以委婉与深厚之美感。

例子:

①他回过甚来对巫婆说:“不可,那个姑娘不标致,河伯不会满意的。费事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选个标致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他投进了漳河。

——《西门豹》

②她进来了,就再也没回来。

——《秋天的思念》

③随后,她给我读了纸条上的留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用心灵去倾听》

陪衬

陪衬是为了凸起次要事物,用类似的、相关的或相反的事物做布景加以衬托的一种修辞办法。

将人、物、事放在特定的布景下,情景交融,那布景也就有了情。

例子:

①湛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一个是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少年闰土》

②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那是一年的最初一夜──除夜。

——《卖火柴的小女孩》

③刚进院里,以墙绿葱葱的爬强虎扑入眼帘。炎天的炎热似乎一会儿减去了许多。阳光都酿成了绿色的,像温顺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灼沉迷离的光点。

——《那片绿绿的登山虎》

对照

对照是把两种彼此对应的事物或统一事物的差别方面并列在一路构成明显的比照的一种修辞办法。

有比力,才有辨别,通过比力,发现不同,各自的特征便都得到了强调。

例子:

①步子固然很小很小,感化却很大很大。

——《和时间赛跑》

②同样的事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身立命,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响马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差别吧。

——《晏子使楚》

③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负责,替抽剥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为人民办事》

迭现

迭现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一系列画面、一个个镜头、一串串形象描写出来的一种修辞办法。

迭现能够使形象明显,如记忆犹新,既加强视觉形象,又能加强听觉、嗅觉、触觉等方面的感触感染力。

例子:

①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亮堂堂的银项圈。

——《少年闰土》

②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朴同党。

——《鸟的天堂》

③它们翻腾着,缠绕着,拥挤着,厮咬着,抬头甩尾,腾空而起,一路挟雷裹电,怒吼而来。

——《黄河魂》

摹绘

摹绘是把人或事物的声音、颜色、情状照实地摹写出来的一种修辞办法。

详细化、形象化、明显化,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加强语言艺术的传染力。

例子:

①沙沙沙,沙沙沙。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弹奏着乐曲。

——《笋芽》

②霹雷隆!霹雷隆!雷公公把藏了良久的大鼓重重地敲了起来。

——《笋芽》

③雨改动了山林的颜色。阳光下,山林的色彩条理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茶青、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颜色。

——《山雨》

频频

频频是反复利用统一词语、句子或句群的一种修辞办法。

运用频频能够加强语势,抒发强烈感情,分清文章脉络、层此,加强语言节拍感。

例子:

①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仍是草原。

——《草原》

②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地盘!

——《再见了,亲人》

③永久那么纯真,永久那么活泼,永久那么明显,冒,冒,冒,仿佛永久不感应疲惫,只要天然有如许的力量!

——《趵突泉》

设问

设问是提出问题,以引起人们的留意和思索,接着本身答复问题,或问而不答的一种修辞办法。

例子:

①差别的动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差别呢?本来,动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亲近的关系。

——《花钟》

②但是懒的人怎么会晓得有几棵树枯萎了呢?

——《桃花心木》

③假设天然界实的没有尘埃,我们将面对如何的请形呢?

——《假设没有尘埃》

反问

反问是一种无疑而问,明知故问;用疑问的形式暗示明白的意思,问而不答,谜底寓于反问之中的一种修辞办法。

反问可加强语言的力量,把确定的意思表达得愈加明显,无可置疑。

①可是今天,跟意愿军叔叔别离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再见了,亲人》

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好》

③我几乎记不起几时有过如许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

——《贫民》

舛互

舛(chuǎn )互是指对事物既全数必定,又部门否认;或既全数否认,又部门必定。

看似悖于事理实则契合常情。舛互的感化在于强调近乎矛盾对立之中的某一方面,使之更为夺目、凸起,以期给读者留下深入的印象。

例子:

①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工具,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草原》

②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号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开国大典》

易混淆的几种常见修辞办法

1.比方和相比的辨析

(1)反映事物间的关系差别。

比方是以甲喻乙,两者有类似点,是类似关系;相比是以甲拟乙,两者融为一体,是交融关系。

[例1]顷刻间,工具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例2]青蛙唱着恋歌,给荷塘增添了一道亮丽的光景。

例1以“喧腾的大海”比做热闹的“工具长安街”,有类似点:例2把“青蛙”模仿成“歌手”来描述,两者融为一体。所以,例1是比方,例2是相比。

(2)表达的构造体例差别。

比方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呈现或不呈现,而喻体必需呈现;相比的本体和“拟体”成为一统,本体必需呈现,“拟体”不呈现。

[例3]曙色像一片翠蓝的水,活动在原野的尽头。

[例4]曙色活动在原野的尽头。

例3呈现了喻体“一片翠蓝的水”和比方词“像”,例4只呈现本体“曙色”和相比词语“活动”。所以,例3是比方,例4是相比。

(3)表达的效果差别。

比方重在用浅显的形象的事物去申明深邃的笼统的事物;相比重在用模仿的办法描述人或物的行为形态。例3和例4可以到达各自的表达效果。

2.借喻和借代的辨析

(1)不异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呈现。

[例1]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拂晓的到来究竟结果是无法抗拒的。

[例2]他端起杯子,有滋有味地品了一口“龙井”。

例1是借喻,只呈现喻体“黑夜”,例2是借代,只呈现借体“龙井”。

(2)差别点:

①借喻的感化是“比方”,固然也有取代的感化,但老是喻中有代;借代的感化是“称代”,即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它只代不喻。

②构成借喻的根底是事物的类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类似;构成借代的根底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

③借喻能够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克不及。

[例3]要拂拭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例4]雷锋说:“大嫂,别问了,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例3是借喻,“害人虫”是喻体,那一句子可改为明喻:要拂拭一切像害虫一样的仇敌。例4是借代,以“解放军”代“解放军中的一位兵士”,那是借全体代部门。

3.对偶和比照的辨析

(1)对偶次要是从构造形式上说的,其根本特点是“对称”,它要求构造相等,字数相等;比照是从意义上说的,其根本特点是“对立”,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构造形式若何。

[例1]赤道弯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

[例2]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例1的构造对称,字数相等,是对偶,例2的意义相反,构造形式其实不对称,是比照。

(2)对偶里的“反对”,就形式说是对偶,就意义说是比照,那是修辞手法的兼格现象。

[例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例4]仇敌惧怕您静若悬剑,人民相信您稳如磐石。

4.排比和对偶的辨析

(1)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语言单元,而对偶是两个语言单元,排比要求构造大致类似,字数要求不甚严酷,而对偶必需对称。

[例1]但见那——满树繁花,一街灯光,四海长风……

上例破折号后是排比构造,若是将它改为“满树繁花,一街灯光”,或“一街灯光,四海长风”,就酿成了对偶。

(2)排比经常以统一词语做为相互的提挈语,使排比互相跟尾,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例2]国度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为不成抗拒的汗青潮水。

[例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澎湃走泥丸。

例2是排比,“要”是提挈语;例3是对偶,属于没有重字的典型的对偶句。

(3)对偶在平仄、对仗方面有必然要求,而排比则无此要求。

5.反问和设问的辨析

(1)反问明白暗示必定或否认的内容,而设问则不暗示必定什么或否认什么。

(2)反问的感化次要是加强语气,句末可用问号,也可用感慨号;而设问的感化次要是提出问题,引起留意,启发思虑,句末只可用问号。

[例1]池水涟漪,莺花乱舞,谁能说它不美呢?

[例2]谁是最心爱的人?我们的兵士,我觉得他们是最心爱的人。

例1是反问,能明白必定“美”的意思,句末可用问号,也可用感慨号;例2是设问,问句自己不克不及明白什么意思,句末只能用问号。

记得存眷呀!

0
回帖 返回文化

让文章更新鲜的20种修辞手法,你能用对几种?(附例句+易错辨析)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