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晚期,“安史之乱”后,中央政府的声威一 落千丈。很多藩镇节度使都把持地方军政实权,不听 朝廷调度。淮西镇就是这样一股强悍的割据势力。
公元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死后,其子吴元济 请求袭职,但朝廷不许,吴元济就直接控制了军队, 派兵骚扰舞阳、叶X等地,还存有窥伺洛阳之意。
朝廷数次派兵马攻打吴元济,但是领兵的将帅没 有大局意识,各怀私心,竟没有打过一次胜仗。时间 长了,官军渐渐没了斗志,而叛军却越战越勇,变得 越发骄纵。
这种局面急坏了朝中的良将李想。李想弓马娴熟, 又很有谋略,更难得的是,他胸怀报国之志。
李塑主动 向朝廷**,由他带领一支军队去剿灭淮西叛军。公元 816年,朝廷下达诏书,委派李想总领淮西战事。
李惣受命后,没有立即率军奔赴前线,而是先深 入军营,和手下将士们搞好关系,并向他们灌输必胜 的信念。他严格律己,时刻不忘统帅的职责。
但不管
多忙,李想都会抽出时间去慰问军中的伤者和病患。
当有敌军将士前来归附时,李恝会热情接待,如
果降卒想回家,他还发给路费。那些人感激李想的厚
德,纷纷请求在他帐下效命。时间长了,李恝逐渐摸
清了叛军的底细和淮西的地理情况。
半年之后,李想觉得条件成熟了,就上奏朝廷请
求出兵。
之后的战事进展得很顺利,李惣的军队节节
胜利,还俘虏了吴元济的得力部将吴秀林。李恝亲自
释放了吴秀林,并对他委以重任。对于其他俘虏,李
想也同样宽容优待。
在官军的打击下,叛军步步退缩。某一夜,趁着
风雪交加,李惣带领部下精骑急行军一百三十里,对
吴元济所在的蔡州城发动突袭。
守城士兵急急忙忙地
跑去报告吴元济时,吴元济还在睡大觉,他半睡半醒
地听完了汇报,却没往心里去,继续睡觉。
到了拂晓,雪停了,李想和将士们已经攻到了吴元
济的外宅。吴元济的手下惊呼:“蔡州失陷了! ”吴元
济还没当真,以为是他的军队来跟他要过冬的棉衣。
没多久,官军的呼喝声传遍了整个蔡州城。这时
吴元济才慌张起来,赶紧带着几个随身护卫逃跑。他
拼命爬上了墙头,却发现里里外外都是官军,自己进
不得,退不得。官军中有人搬来一架梯子立在墙上,
吴元济见自己插翅难逃,只好顺着梯子爬下来,举手
的剩余叛军都闻风而降。
人们得知官军收复蔡州,俘获吴元济后,无不欢 欣鼓舞。长期以来,他们饱受藩镇割据带来的灾难之 苦,如今终于得到解救,都感激不尽。
那时,诗人刘禹锡正被贬在外,他听说了蔡州大 捷后,高兴地写下三首《平蔡州》诗来称颂官军的功 绩。其中形容蔡州父老对官军的感激之情时,写道: “路旁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