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大明朝怎么亡的?古时候,太监怎么称呼自己?

12小时前 (23:16:29)阅读2回复0
kewenda
kewenda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50159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00319
  • 回复0
楼主

1644大明朝怎么亡的?

崇祯十7年(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紫禁城北面的煤山自缢殉国,明朝灭亡。关于明朝灭亡的原因,各种各样的说法都有。比较普及 的看点是认为明朝末年刚好遇上了气候中的“小冰期”,所以致使粮食大幅减产,农民没法填饱肚子,只有被迫揭竿而起,最终推翻了明朝。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当然不会那么简单。其实“小冰期”对明朝的影响远没有那么大。1个王朝最终走向灭亡,往往是许多因素叠加在1起致使的。下面我们就来详尽说阐明 朝为什么会灭亡。

1644大明朝怎么亡的?古时候,太监怎么称呼自己?

首先,致使明朝灭亡的第1个重要原因就是土地兼并和吏治腐朽。明朝后期土地兼并的现象非常严重,权贵阶层仗着自己的权势,从底层农民手中巧取豪夺,强占土地。这就产生了1个很可怕的后果。首先是权贵阶层可以通过各种特权,免于向国家缴税,而农民失地之后又无税可缴,所以国家财政收进大幅减少。为了弥补财政上的漏洞,朝廷只有通过强硬手段给下面增派收税任务,可是权贵阶层依然有方法 通过各种手段偷税漏税,结果就是朝廷的收税任务全部摊派到了无权无势的普通农民身上,原本已不堪重负的普通农民,生活又变得更加困苦。这就使得社会矛盾进1步激化,最终演变成星火燎原的农民起义军。

第2个致使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就是长年累月的战争。对于1个国家来说,最烧钱的项目就是战争,没有之1。历史上许多盛极1时的王朝最终都是被战争给挈垮的。仅仅是1场大型战争就足以掏空1个国家的家底,可是倒霉的明朝却偏偏要应对两线作战,即北方的满清和国内各地的农民起义军。

打仗要花钱,没钱就只有多征税,税赋加重又致使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军越来越多,要镇压越来越多的起义军,就要花更多的钱。明朝就这样无可奈何地走进了死循环之中。

这个死循环也并非完全无解,老祖宗早就留下了1句至理名言:“攘外必先安内”。对明朝而言,当时最佳抉择其实应该先与满清和解。割地也好,赔款也罢,能平息东北的战事才是要害。只要东北战事结束,明朝就能腾出手来彻底剿灭起义军势力,从而结束战争。然后再让国家休养生息,以明朝那么大的体量,只要不发生战争,恢复起来也是非常迅速的。待到兵精粮足时,收复东北也就指日可待了。不过,这种有损天朝威严的事情,作为明朝闻名“键盘侠”的东林党人是绝对不会答应的。在东林党1次次阻止之下,明朝和满清最后的和解期看也破灭了。那么东林党人有什么治国安邦的良策吗?答案是:没有!

第3个致使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就是明朝后期的那几位奇葩皇帝了,其中第1责任人当属万历皇帝。这位爷在位48年,但却有长达30年不上朝的纪录。在万历皇帝的长期怠工影响下,原本家底丰厚的大明王朝终于被彻底掏空。万历4十8年(1620年),万历皇帝终于走完了他荒唐的1生,而他留给子孙的是1个千疮百孔的大明江山。

万历的儿子明光宗朱常洛即位仅1个月就往世了。下1任皇帝明熹宗朱由校比他爷爷万历帝还要奇葩,他对国家大事不闻不问,却热衷于做木匠活,还以自己是“鲁班再世”自居。明熹宗在位7年就往世了,在这7年时间里,大明王朝从破落走向了更加破落。接替皇位的是他的弟弟朱由检,即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

崇祯皇帝在位十7年,几乎没过上1天好日子,“鸡喊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这是对崇祯帝在位期间生活的最贴切的评判。不过,崇祯帝虽然拼尽了全力,明朝最终还是在他手中被灭亡了。后世许多人认为崇祯皇帝能力有限,但客看地说,当时崇祯帝手中的“底牌”实在太烂,即便是太祖皇帝朱元璋再世,在那种情状下都未必能力挽狂澜。

因此,明朝之所以会灭亡,主要就是由上述3个重要原因致使的。至于“小冰期”造成的粮食减产,这只能算是非常次要的原因。事实上小冰期影响最大的时候,是明朝灭亡后的1650年(清顺治7年)至1700年(清康熙3十9年),可这也是清朝国力蒸蒸日上,统治基础不断稳固的阶段。所以,明朝灭亡这个锅,真的不适合让“小冰期”来背。

1644年,农历3月15日,闯王李自成率大顺军抵达北京城北郊的居庸关。这里是北京城的最后1道天险,然而关隘却无人防守,明朝总兵唐通出降。3月16日,大顺军到昌平。昌平的巡抚何谦逃走,总兵李守自缢。大顺军乘势焚毁了明十2陵的享殿。17日,他们已到达了阜成门外,将北京城包围。  1644年,农历3月十8日,距离大明帝国灭亡还有还有1晚上的时间。当时李自成的部队已经攻破了外城,正在不断向内城逼近!崇祯皇帝深知回天无力,他要做最后的辞别 !

古时候,太监怎么称唤自己?

  古时候,太监称唤自己为:咱家、 洒家、 奴才、 杂家等。其实在古代 ,太监是避讳谈自己性别的 。太监一般有很多种自称, 多数为带有男性特征的自称。 “咱”是来自于山西的军事用语,用以称我部军马,有“我”“我们”“你与我”等意思,在明朝有着明显的军事特征,且代表男子汉的气势,现在所说念作“杂”这是安徽的方言的读音,在戏曲中大量摘用(京剧大家都知道),于是流传了下来 。 “爷们”原指男性,而在明朝太监们把它作为1种自称,当“我们”讲,用于辈分有区别的人互相当唤,后1直流传到现在 。 “爷”原本只能称唤有爵位的人,而明朝太监们的权顷朝野将这种有明显政治特征的称唤平民化了 。 “洒家”不管你信不信,很多太监是这样称唤自己的 。 注重1点,太监的自称或相互称唤,是没有性别特征的 ,特别在“公公”1词上,原本指代有威信而且年长的男性。

古时候,太监称唤自己为咱家、 洒家、 奴才、 杂家等。

太监原称宦官,明朝以后才改为太监。太监,原本是古代职官的名称,在唐朝、辽时期都有太监官职的设置。明朝是宦官最为盛行的时代,明太祖朱元璋为了便于治理宦官,使能各司其职,废内侍省,设9监、2库、6局,后来发展为2十4衙门,即十2监、8局、4司,各设掌印太监领导,专管皇帝及皇室日常之事,后来又设立了由宦官负责的东厂、西厂、内行厂,对官府和百姓进行侦缉和刑狱,又插手干预财政、治理皇庄、经理仓场、提督营造等。

太监原本是少数上层宦官的称唤,而到了明朝,不论其职务高低,无不点头哈腰,以尊其长官之例。久而久之,太监便成为了日常用语。到了清朝,太监便成了宦官的通称。

0
回帖

1644大明朝怎么亡的?古时候,太监怎么称呼自己?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