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指南:
1、超低音(20Hz-40Hz)
在这个频段,适当增强能让声音显得强而有力,它能控制如雷声、低音鼓、管风琴和贝司的深沉声响,但过度提升可能会导致音乐变得混沌不清,失去原有的层次感。
2、低音(40Hz-150Hz)
这是声音的基础部分,能量占整个音频的70%,它对于表现音乐的风格至关重要,适度的低音能使声音丰满且柔和,若不足,声音会显得单薄;而过度提升则可能使声音变得沉闷,降低明亮度,鼻音增强。
3、中低音(150Hz-500Hz)
这个频段是人声的主要位置,当它不足时,人声可能会被其他音乐元素所淹没,声音显得软弱无力,适当提升可以增强声音的力度和响度,使其更加浑厚有力,但过度提升在300Hz处,尤其是结合混响效果时,可能会影响声音的清晰度。
4、中音(500Hz-2KHz)
这个范围包含了大多数乐器的低次谐波和泛音,如小军鼓和打击乐的特征音,适度的设置能使声音更加透彻明亮;若不足则声音显得朦胧,但过度提升可能会产生类似电话的声音效果。
5、中高音(2KHz-5KHz)
这是弦乐的特征频段,如拉弦乐的弓与弦的摩擦声、弹拔乐的手指触弦的声音,若此频段不足,声音的穿透力会下降;而过度提升则可能会突出短笛、长笛的声音,加重语言的齿音,使音色略显发毛。
6、高音(7KHz-8KHz)
这个频段影响声音的层次感,过度提升会使短笛、长笛等高音乐器更加突出,同时可能加重语言的齿音,使音色听起来不够自然。
7、极高音(8KHz-10KHz)
在这个频段内,适度的提升可以使三角铁和立*等乐器的金属质感更加清晰、通透;但过度提升则可能使声音听起来不自然,甚至可能对高频单元造成损害。
调整均衡器的高低频设置需要细心且审慎,只有适度的调整,才能让音乐或语音听起来更加清晰、自然和动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