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妻亦母原文
亦妻亦母:这是古代有钱人家为自己的儿子娶老婆来管教和照顾儿子。比方说:一个有钱人家为自己的5岁儿子娶个20岁的老婆,这个20岁的女孩子既是这个小男孩的妻子,同时也担当起像保姆一样照顾小男孩的责任,这就是亦妻亦母——既是别**子,也是别人保姆。
黄蓉之母身世如何?黄药师为啥对她念念不忘
黄药师一辈子对亡妻冯蘅念念不忘,除了因为她是一位贤妻之外,还因为她是黄药师的知音。
身世
冯蘅是临安人,父亲冯涛少有才名,成年后却屡试不第,于是意兴阑珊,退隐武林山,种药为生。冯涛退隐后数年,有一名为何碧的妙龄女子找上门来,自称从小仰慕冯涛的人才,愿托付终生。冯涛不愿耽误何碧,狠心将她拒之门外。
何碧坚持不走,在门外等了半日。入夜后风雨大作,寒意入骨,但何碧心中火热,认为冯涛必定不忍自己挨饿受冻。子夜时分,何碧靠着篱笆沉沉睡去,再醒来时已在温暖的床铺上。此时风停雨歇,明月在天。冯涛与何碧便以天地为证,明月为媒,结成夫妇。
三年后,何碧诞下一女。女儿出生前三个月,一日,冯涛与何碧在林中采药,两人商议给孩子取什么名字。冯涛见何碧身处一条小径,两侧是一片杜蘅,已有紫色的小花开放,想起《洛神赋》中“步蘅薄而流芳”一句,便微笑着说,若是女孩,便叫冯蘅。若是男孩,就叫冯衡。
冯蘅天资聪颖,三岁便开始跟着父亲读书,学着母亲抚琴。她有一个神奇的天赋,就是一目十行,过目不忘,无论多么艰涩的书籍,又或者特别复杂的曲谱,就算她不能通解其意,也能在看过一遍之后,将其记得分毫不差。
此外,冯蘅还继承了父母的美貌,自小生得冰雕玉琢,十足的美人胚子。而且,冯蘅生于武林山中,西子湖畔,天生便有一种脱俗出尘的气质,连母亲何碧都有些嫉妒。一次,何碧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阿蘅不像我的女儿,倒像是一位仙女,托生在我家中。
冯蘅出生后,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然而好景不长,冯蘅刚过完十一岁生辰,父亲便一病不起,半年后撒手人寰。何碧安葬了丈夫之后,整日郁郁寡欢,身体日见衰弱。冯蘅便按照父亲所教的药方,亲自采集、熬制汤药,服侍母亲。
舅舅
一日,何碧喝完汤药,让冯蘅收拾行李,说要带着她去临安城投奔兄长。原来,何碧本是一个大家闺秀,父亲早死,但兄长何之轩却在朝中为官,三年前调任临安知府。何碧自感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为了冯蘅的将来,只好厚着脸皮投奔兄长。
母女俩走了大半日,才到了何府。何之轩本来对何碧当日离家出走颇为不满,但当他见到妹妹身体瘦弱,容颜憔悴,便一句责备的话也说不出来,偷偷抹了把泪后,便吩咐下人好生安置。
何之轩将何碧和冯蘅照顾得很好,吃穿用度都向自己一家看齐,但何碧还是在一年后离开了人世。临终前,何碧已说不出话来,只是握着兄长的手,何之轩含着泪说,他会把冯蘅当作亲生女儿一样看待,以后一定会给她找个好人家。何碧听兄长说完,才慢慢闭上了眼睛。
此后,何之轩果如他对妹妹的承诺一般对待冯蘅,使她虽然早早失去父母,却仍和其他少女一样,享受到父母给予的一切。而舅舅家中的条件,则让她能够更加自由地获取知识,习练琴艺。于是五年后,冯蘅的才名传遍临安。
女子十六岁,已是适婚的年纪。临安城人人皆知冯蘅才貌双全,因此上何家求亲之人,几乎要把门槛踏破。面对如此多的追求者,何之轩表示,要当自己的外甥女婿,不但要家世好、人品好,最重要的是要外甥女满意。而至今为止,令冯蘅心动的男子,尚未出现。
何之轩这句话,使很多人失望而归。被拒者中有一位叫吴大志的人,叔叔是炙手可热的朝中权贵,一向跋扈惯了,便想出了一个歪点子。吴大志被拒后不久,何之轩便遭御史弹劾,以莫须有的罪名下了大狱。他下狱第二天,便有人来到何府,让他们找吴大志帮忙。
何之轩的儿子何敬亭四处求助无果,无奈之下找了吴大志。吴大志先是满口答应找叔叔救何之轩,但转而又说,自己一家和何家素无来往,怕是叔叔不肯帮忙。若是两家攀上关系,变成一家人,就一切好说了。
何敬亭回家后与母亲、冯蘅商议,说了吴大志的条件。冯蘅说,多年来承蒙舅舅一家照顾,如今到了她回报的时候了,何况这件事本就因她而起。冯蘅让表哥告诉吴大志,自己同意了他的求亲,但成亲当日舅舅必须在场。
知音
数日后,冯蘅答应吴家求亲的消息传遍临安城,有些被拒绝的人听说话,便说冯蘅看似高洁,其实也是一个趋炎附势、贪慕荣华富贵的俗女子。这些话传入冯蘅耳中,使她本就抑郁的心境,又添不快。
这一夜,冯蘅夜不能寐,想起坊间的流言蜚语,信手弹出一首《玉壶冰心》。她弹了数遍,心中渐渐平静下来,但很快又想起那吴大志不学无术,好色成性,自己嫁给他之后,怕不久便会遭到冷落。到时深宅大院之内,再也见不到舅舅一家,只剩自己一人,是何等凄清。情至于此,手下不知不觉间,已弹出了一首《汉宫秋月》。
冯蘅弹完琴,仍难遣愁怀,正不知该如何入眠,不远处忽然响起一阵箫声,却是有人吹起了《阳春白雪》这一曲。《阳春白雪》本是琴曲,旋律清新流畅,节奏活泼轻快,用来表现冬去春来、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本不宜用悠扬的洞箫吹奏,但此人箫艺显然已入化境,竟把那种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令冯蘅精神为之一振。同时,她也察觉到,对方是从自己的琴声中听出了无限凄清之意,才用这首欢快的曲子加以开解。
就在那一刹,冯蘅心中砰砰直跳,突然做出了她有生以来最大胆的一个举动。她再度抚琴,弹的却是《鹿鸣》古曲。《鹿鸣》出自诗经,其中有“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句子。如果那吹箫之人果然是个知音人,就会听明白曲中的邀请之意。作为一个妙龄女子,深夜邀客来访深闺,可谓惊世骇俗之举,但冯蘅就这么做了。
冯蘅弹完琴,心中有几分期待,又有几分害怕。忽然一阵清风吹过,室内已多了一人。冯蘅借着月光看去,只见那是一个丰神俊朗的青年男子,手中那这一支玉箫,白衣如雪。男子看到冯蘅的容貌,呆了一下,才拱手为礼,说黄药师幸得小姐琴音相助,治好了内伤。不知小姐有何为难之处,可让黄药师报答一二。
原来,就在三日前,黄药师与钱塘十三寇一场大战,将十三寇及其数十位爪牙全部斩杀,但大寇和齐寇临死反扑,也让他受了严重的内伤。他本想自临安入海,回桃花岛疗伤,却发现自己可能坚持不到回岛,于是便在临安找了一处无人居住的府邸,运功疗伤。
不曾想,那十三寇的**十分诡异,其中似乎还带有某种精神秘法,伤了他的识海。在他疗伤到紧要关头时,忽然心魔丛生,一时间真气不受控制,在十二正经间到处暴走。如不立刻加以控制,怕是会走火入魔。黄药师急忙努力平心静气,但收效甚微。就在千钧一发之际,他听到一阵纯净、高洁的琴音,真气竟然慢慢平顺下来,不久内伤尽复。
接着,黄药师又听到琴音的主人又弹起了《汉宫秋月》,听出了其中的无奈和凄清之意,便吹了《阳春白雪》来开解。没想到那人又弹了《鹿鸣》,把“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一节弹了三遍,以表邀请。黄药师虽不知琴音主人是男是女,是老是少,但他向来蔑视礼俗,却又恩怨分明,知恩图报,这才到了冯蘅香闺。
终生
冯蘅一见到黄药师,心中便油然生出一种莫名的信任,感到这个男子可以依靠,便把自己当下的处境和盘托出。黄药师听完后沉默片刻,然后说让她放心,三日之内便为她解决好这件事情。说完施了一礼,飘然而去。
第二日,吴大志无故失踪,他叔叔派人找了一天一夜,才在城郊的一个山洞中发现了他。此时,吴大志已嘴歪眼斜,神志不清,变成了一个傻子。同时,吴大志下身的衣服,还渗出了大片血迹。
吴大志叔叔勃然大怒,誓要将凶手碎尸万段,不料回到府中,书房里的桌子上摆满了他受贿送礼的证据,还有一封他与金人的密信。这时,黄药师也出现在书房中,为他指点了一条明路。
第三日,吴大志叔叔向皇帝上书,力保何之轩,弹劾何之轩的几位御史也纷纷改口。于是,何之轩当天就被释放回家。第四日,吴大志叔叔告老还乡,并捐出全部家产,用以治理浙东水患。
同一日,黄药师到何府求亲。何府上下早已知他是全家的救命恩人,因此非常热情,大摆宴席招待。席间,何之轩问黄药师家居何方,黄药师指着东南方向说:
桃花岛。
黄蓉之母叫冯蘅,黄药师称她为阿蘅,黄药师娶冯蘅,跟梅超风和曲灵风有很大的关系,要不是梅超风跟曲灵风与陈玄风的三角恋爱关系,黄药师也许就不会娶冯蘅。
这一切,还得从黄药师救了梅超风说起。
梅超风原名梅若华,是个孤儿,从小被自己的伯父伯母收养,谁知道她的伯父伯母良心坏透了,把梅若华卖给了一个蒋家村的蒋财主。
等到梅若华十二三岁的时候,她出落成了一个小美女,这引起了蒋财主的注意,蒋财主是个大色狼,盯上了梅若华。
有一天梅若华去河边洗衣服,蒋财主也跟了过来,他说梅若华这么小就这么美了,长到十五六岁的及笄之年,那还不知道是什么大美女呢,蒋财主还想把手伸向梅若华的胸脯,被梅若华挡住躲开了。
这一幕,巧合地被蒋财主的老婆看到了,蒋夫人是个醋坛子,脾气也很暴躁,心也很黑,她不怪自己的丈夫好色**,却怪梅若华小小年纪就去勾引蒋财主。
蒋夫人带人把梅若华打了一顿,还把梅若华带到厨房,要用烧红的铁钎子烫瞎梅若华的眼睛,梅若华吓得哇哇大哭,被路过的黄药师碰到,黄药师很生气,打了蒋财主,给了他们五十两银子,帮梅若华赎身。
之后,黄药师将梅若华带到了桃花岛,并且收梅若华为徒,将她的名字改为梅超风,因为黄药师的徒弟的名字中,都带个风字。
黄药师的大徒弟叫曲灵风,二徒弟叫陈玄风,梅超风按年龄排名第三,第四是陆乘风,第五是武罡风,第六是冯默风。
就这样,梅超风开始在桃花岛生活,并跟黄药师学习武功,然而,过了几年,梅超风十五六岁了,真的长成了一个大美女,桃花岛上他的师兄弟,有两个喜欢上了她。
一个是他的**兄曲灵风,按照梅超风所说,她十八岁的时候,曲灵风三十岁,比黄药师小了十岁,比梅超风大了十几岁,早已经娶过妻子,生下女儿,可是他的妻子病死了,只有曲灵风带着女儿生活。他既然没了妻子,便开始喜欢梅超风。
陈玄风比梅超风大两岁,是个粗鲁憨直的汉子,有一天,他直接抱住梅超风,叫梅超风小妹子。
他说:‘是啊!贼哥哥要偷贼妹子了。’我没理他,心里却觉得甜甜的。这天晚上,他带我去偷桃子,偷了很多很多。他把桃子放在我房里桌上,黑暗之中,他忽然抱住了我,我出力挣不脱,突然间我全身软了,他在我耳边说:‘贼小妹子,我要你永远永远跟着我,决不分开。’”
而梅超风呢,他嫌弃曲灵风年纪比自己大,喜欢的却是陈玄风,更因为陈玄风比较直接地表达爱意,曲灵风却整天吟诗弄赋,让梅超风感觉有点穷酸。
无论如何,梅超风最终选择了陈玄风,过得几年以后,梅超风十八岁的时候,更是跟陈玄风同床共枕,这也惹恼了曲灵风。
这天晚上,曲灵风跑到梅超风和陈玄风二人的窗外,大骂陈玄风,甚至威胁要把陈玄风跟梅超风的丑事捅出去,告诉黄药师。
更要命的是,曲灵风还说梅超风背叛了师父黄药师,后来陈玄风跳出窗外,跟曲灵风打了起来,要不是梅超风护着陈玄风,曲灵风可能会把陈玄风打废了。
这一切自然都被黄药师听到了,更令黄药师生气的是曲灵风说的那些话,说什么梅超风背叛了黄药师。
原来,有一天,曲灵风偷听到黄药师跟梅超风的一段对话,二人说的话,在曲灵风耳朵里,很是暧昧,当时黄药师又在吟诗作赋,又好像在生气,好像是武罡风惹怒了黄药师,又好像是他在伤春悲秋,感叹自己年纪大了,其实此时黄老邪才四十来岁。
梅超风就来哄师父高兴。梅超风说她永远也不离开桃花岛,要永远陪着黄药师,一辈子跟着黄药师学武功,黄药师听了很高兴,还打算将弹指神通传给梅超风。
我拉着师父的手轻轻摇晃,说道:‘师父,我不要长大,我一辈子跟着你学武功,陪在你身边。’我说:‘师父,你功夫这样高,超风一辈子跟着你练,服侍你到一百岁,两百岁⋯⋯’师父摇头说:‘多谢你,你有这样的心就好了。我说:‘师父,梅超风不随流水不随风,就只学弹指神通!’师父哈哈大笑,说道:‘你真会哄师父,明儿起传你弹指神通的入门功夫。’
黄药师跟梅超风这段对话,本来是没什么的,师徒之间说话亲密点,甚至像父女一般,梅超风撒撒娇,黄药师卖卖老,都很正常。
可是,曲灵风正喜欢着梅超风,这段对话传到他的耳朵里,便有了点暧昧的情愫。于是曲灵风便认为师父黄药师喜欢师妹梅超风。
曲灵风对黄药师最是忠心,所以他就认定了这件事,直到他发现梅超风跟陈玄风竟然搞在了一起。曲灵风的醋劲和对黄药师的忠诚,使他发了疯,要杀了陈玄风。
第二天,黄药师就把曲灵风叫了过去,打断了曲灵风的双腿,将曲灵风逐出了桃花岛,因为曲灵风话里话外,都在说黄药师喜欢自己的徒弟,黄药师不能忍。
黄药师惩罚了曲灵风,却没惩罚陈玄风和梅超风,这让二人更加的害怕,梅超风倒是还好,陈玄风向来对师父黄药师不服,从害怕变成了畏惧。
又过了一段日子,黄药师离开桃花岛,两年后,竟然就娶了一位妻子回来,这就是黄蓉的母亲冯蘅了。黄药师娶了妻子之后,曾经说过一句话,非常耐人寻味。
有一次中秋节,师母备了酒菜,招众**过中秋,师父喝得大醉,师母进厨房做汤,师父喃喃说醉话:‘再没人胡说八道,说黄老邪想娶女**做老婆了罢?灵风呢?我不怪他啦!他人好吗?腿怎样了?’
你们看黄药师说的话,他之所以娶了冯蘅,似乎全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想娶女**做老婆,他打断曲灵风的腿,也是生曲灵风的气,怪曲灵风说他想娶女**。
冯蘅年纪比梅超风还小了几个月,这是梅超风说的,因为梅超风说自己的生日比冯蘅早了几个月。
黄药师带着冯蘅回桃花岛,是在将曲灵风逐出桃花岛两年后,也就是梅超风十八岁后的两年,那么冯蘅跟梅超风一样,也是二十岁了。
冯蘅是哪里人,书中没有交代,但是冯蘅长得年轻漂亮,又精通诗词歌赋,为人也是极为聪明通透。
比如冯蘅曾经跟梅超风有过这么一段对话:
她指指桌上的两本白纸册页,说道:‘这就是《九阴真经》的抄录本,其实桃花岛武功有通天彻地之能,又何必再去理会旁人的武功?唉!武学之士只要见到新鲜的一招半式,定要钻研一番,便似我们见到一首半首绝妙好词,也定要记在心中才肯罢休。’
通过这段话我们看得出来,她虽然不会武功,可也知道江湖上的事儿,知道黄药师桃花岛的武功有通天彻地之能,说起话来也老气横秋,就像任盈盈挖苦令狐冲说话老气横秋一样。
而且,冯蘅还说什么武学之士只要见到新鲜的一招半式,定要钻研一番,似乎她也认识不少武林中人,才知道武林中人有这个脾性。
所以,冯蘅实际上是王语嫣那种人,对武学很了解,自己却不练武。
关键是,冯蘅还有王语嫣那种超强的记忆,能在读了几遍书以后,就将一本书背诵下来。
她这次跟着黄药师回桃花岛之前,就在雁荡山附近,截住周伯通,将周伯通的九阴真经骗到手,黄药师还让她跟着自己一起研究里面的文字,可见冯蘅不但懂武学,还知识渊博。
说起冯蘅的极懂人情世故,很多人不信,其实,书中冯蘅有不少这方面的表现,比如冯蘅三言两语就骗得周伯通跟黄药师玩游戏,骗到了周伯通的九阴真经,骗得周伯通毁掉了九阴真经下半部。
比如冯蘅三言两语,就把梅超风说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
“师母比我还小几个月,是十月份的生日。她待我很好,有一天跟我说:‘师父常赞你很乖,对他很有孝心。又说你身世很可怜,要我待你好些。师父不懂女孩子的事,从小将你带大,很多事都照顾不到,很过意不去。你有什么事,要什么东西,只管跟我说好了。’我听得流了眼泪。
这也许就是黄药师喜欢冯蘅的原因,她虽然年纪轻轻,却极为能把握人的心理活动,说到人的心坎里,能让跟她交往的人,不知不觉就对她掏心掏肺。
总结一下,冯蘅精通武学却不会武功,长得极美,聪明博学,知识渊博,极通人情世故,这样的人,是万里挑一的佳偶,又是黄药师喜欢的类型。
所以冯蘅死后,黄药师才念念不忘多年,甚至要到大海上殉情。
我想,这冯蘅,必然是出身于江南的士族大家,就像李清照那样的才女一样。毕竟黄药师也是大士族出身,只有冯蘅这样的大士族家的女子,才跟黄药师是一对。
可惜的是,冯蘅对梅超风说了那段话后,梅超风告诉了陈玄风,陈玄风看出黄药师想原谅曲灵风,要把曲灵风接回桃花岛。
陈玄风害怕了,他怕曲灵风回来以后报复他。陈玄风便偷走九阴真经下卷,跟梅超风逃出桃花岛,这把黄老邪气个半死,此时,冯蘅已经怀胎八月,再过一个月就生小黄蓉了。
黄药师经书被盗走后,闷闷不乐,还迁怒其他**,把他们打断双腿全部逐出桃花岛,为了让黄药师消气,冯蘅开始重新默写她从周伯通那里记下的九阴真经下卷。
只是那是很久之前的事儿了,冯蘅再聪明,也不可能还记得清清楚楚,结果她精力耗费过甚,竟然导致早产,进而导致难产,生下八个月的黄蓉就难产而死。
黄药师也许还有点内疚,要不是自己性子太急,陈玄风和梅超风也不会吓得逃走,要不是自己太汲汲于求这九阴真经,妻子冯蘅也不会难产而死。
因而我认为,黄药师对冯蘅念念不忘,不止是爱得深,也许还有内疚。
所以后来黄药师对女儿黄蓉就很宠溺,虽然自己特别不喜欢郭靖,仍然迁就了黄蓉的选择,认了郭靖这个傻女婿。
黄蓉的母亲冯蘅,出身书香之家,貌美且聪慧,过目不忘。
当年黄药师将周伯通骗到桃花岛,想要得到周伯通手中的九阴真经,在两个人打赌的时候,冯蘅在旁边翻看九阴真经,周伯通不知冯蘅记忆力超群,就没有阻止。
打赌结束,周伯通输了,冯蘅却骗周伯通所带九阴真经是假的,自己可以随意背诵,周伯通愤而毁书。
冯蘅之后默下九阴真经,于是桃花岛有了九阴真经。
梅超风和陈玄风相恋,离开桃花岛的时候偷走了九阴真经的下部,彼时冯蘅已经怀孕数月,却为了黄药师重新默写经书下部。
冯蘅艰难回忆默写完九阴真经之后,耗费心力,艰难生下黄蓉就离世了。
黄药师既感谢冯蘅默写经书,又觉得正是怀孕后期身体虚弱之时默写经书,伤了身体,才会年纪轻轻离开人世。
黄药师当然爱冯蘅,但是更对她心怀歉疚,所以才会对黄蓉多加纵容,甚至做好了花船,准备到海里殉情。
在我看来,黄药师虽然性格乖张,被称为东邪,但是爱憎分明,对亡妻的感情随着歉疚之情愈加深厚,所以念念不忘。
黄蓉之母冯蘅,说是黄药师人生中最爱的人也不为过,而坊间有人说梅超风是黄药师最爱的,简直有点瞎扯。
简直不懂爱。
黄药师一生性格怪癖,且高傲,所以并没有多少女人喜欢的。
注意,这里说的女人可不是一般的人,而是那种家室、地位都能与黄药师旗鼓相当的人。
自华山论剑后,黄药师在武林中名声得了个“东邪”的称号,按照现在的说法,他应该是武林界响当当的大佬。
大佬眼光很高,选与自己段位差不多的人,这也是不足为怪的。但选来选去,没有看中,所以单身了。
命运就是这么奇妙。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世界这么大,在某个角落总有一个人在等你,别急,时间还早。终会有人疼你入骨,视你如命,思你至魂(注:这句摘自半生缘书籍)
有一天,黄药师终于等到了自己命中注定的缘分。
冯蘅的出现,这个女人的温柔,体贴入微,让黄药师放下了一切,打开了心扉,与之共结连理。
婚后的冯蘅,成为黄药师事业上的贤内助,给他操持家务,让黄药师专心搞事业,钻研天文地理。后来,她还凭借超强的记忆力,写下《九阴真经》的下半部,让黄药师得到梦寐以求的武功宝典。
可是,也就在那个时候,冯蘅身体健康状态快速下滑,最终难产死去。
自此,黄药师性情大变,把夫人之死的罪过全部推到周伯通身上,囚禁周伯通在桃花岛十余年,以此来报复仇人“周伯通”,从而告慰亡琦在天之灵。
这样做就能给妻子报仇雪恨?
殊不知的是,妻子难产离去的罪魁祸首本就是黄药师本人。
如果他事业心不那么重,多多关心妻子身体健康,那么,这样的悲剧或许不会发生了。
也正因为这样,黄药师在后来的时光里,走在满是桃花的岛中,想起过去的快乐时光,总会歉意满满。
至此,黄药师才立下誓言,永不离开桃花岛。
其实,从这一点不难看出,黄药师是个专情,但又不懂情的人。
如果他早点明白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句话点深层含义,恐怕不会让妻子体弱之时写下《九阴真经》。
最后,他终于懂男女之情,知道自己深爱着冯蘅时,却为时已晚。妻子的死去带给他的痛苦是巨大的,他不能放下这份感情,更不能放下自己所爱之人。
这种爱,不同于与梅超风之间的喜欢,那是刻骨铭心的爱。
他亲眼目睹了妻子豁出性命去达成自己的心愿,写下《九阴真经》,那种如获至宝点快乐,他是不能忘的。同时,后来又眼睁睁看着冯蘅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难产死去,却一点帮不上什么忙,那种无助,那种痛苦,那种大彻大悟后的遗憾,都让黄药师明白了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句话。
故此,他对冯蘅的感情是难以放下的,即使经过多少年过去,即使身边经历了多少人。
故此,黄药师对冯蘅念念不忘。
黄蓉之母本是一位身怀绝技的辽国公主,为救家人被逼自废武功。而黄药师的绝技之一“兰花拂穴手”,竟是由她传授。
塞外,在一处偏僻的山谷中,竟隐藏着一处小小的庄园,让满眼沧桑的大漠顿时有了一点生机。
但是此刻,在如血的残阳下,庄园内却传来一阵打斗声:一群手持狼牙棒的武士,正在围攻庄园!而防守方的人,手中的武器大多是一种内地不常见的弯刀。
进攻方人多势众,很快防守方的人越来越少,但人丛却有一手持长剑的白衣女子,武功明显高出不少,翻飞之中,不少舞动狼牙棒的武士倒在她的剑下。
武士见奈何不了她,转而集中力量攻向一对夫妻模样的人,并很快擒住二人,领头的武士将狼牙棒举在二人头顶,大声叫道:“耶律蘅,你还不投降?”
白衣女子一看二人被擒,呆在当地,说道:“休伤我爹娘。
武士显然对白衣女子极为忌惮,说道:“要想我放过他们也可以,你须先自废武功!”
被擒二人一听此言,立即说道:“蘅儿不必理会我们,赶紧逃命去吧。”
谁知白衣女子闻言后,竟毫不犹豫一掌击向膻中穴,只听咔嚓一声,一身武功竟全然废去。
被擒二人一见大惊,挣脱武士后飞奔过去,抱住白衣女子后说道:“蘅儿,你如何能相信金狗?”
而此时,武士们挥舞着狼牙棒又围了上来,领头的武士狞笑着说:“耶律老儿,快交出藏宝图,饶你一家性命。”
正说之间,忽听一阵弓箭响过,武士们纷纷中箭倒地,三人扭头望去,竟是一队头戴皮帽的武士。
领头的武士大声说道:“耶律大王,只要你将藏宝图献给我家大汗,我保你一世荣华富贵。”
谁知那被称为“耶律大王”的男子一听,扬声说道:“才去了金狗,又来了鞑子,一个个都觊觎我大辽的财宝。来吧,我耶律远一家纵然战死,也不会说出祖先的藏宝之处。”
武士们一听此言,挥刀就要扑身而上,忽然,只听一阵萧声传来,声音不大,但又似乎就在耳边,众人正惊奇处,忽然眼前竟然多了一位青衫书生。
“你是想淌这趟浑水?”领头武士向书生问道,书生却只管吹箫,并不作答。
领头武士一见,怒气上升,一挥手,众武士挥刀攻向了书生。却见书生右手挥箫,左手作弹指状连连击出,一阵啪啪声响后,武士们竟都倒地不起。
书生走向三人,却不料“耶律大王”朗声说道:“你虽救我全家,但藏宝图我是绝计不会交的。”
谁知书生说道:“藏宝图与我何干?金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要之反而累赘。”
听得此言,三人方松了一口气,而此时,白衣女子发现,父母早已深受重伤,刚才全凭一口气支撑,而危机一过,二人就泄下气来,眼见要散手而去。
“耶律大王”紧紧拉着白衣女子的手,反复叮嘱:“藏宝图一定不要让金狗和鞑子得去。”说罢,他转身拉着夫人的手说:“阿秀,我们也该…走…了…”一句话没说完,二人竟相拥而逝。
话说此青衫书生正是黄药师,而白衣女子就是后来的黄蓉之母,她本名耶律蘅,是大辽皇族公主。
辽国皇帝耶律洪基当年与大侠萧峰有约在先,即永不与大宋开战!但令人想不到的是,近在咫尺的女真族在完颜阿骨打的带领下不断壮大,后来竟灭了辽国,建立金国。
但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同在塞外的蒙古族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迅速崛起,不久又灭掉了金国。
辽国和金国先后被灭后,其皇族也相继逃亡天涯,而辽国被灭时,辽主将大量金银财宝藏在一个隐秘之处,并绘制了一张藏宝图,由可靠子孙保存,作为将来复国之用。
金人也知道这件事,他们也想用这笔财富复国,而蒙古人更想得到,因而两拨人都在追杀辽国皇族后人,这就是前文介绍的两帮武士血洗庄园的由来。
再说耶律蘅的父母去逝后,自废武功的她已无处可去,黄药师看她可怜,于是就将她带在身边,带到内地安全之处妥善安置。
大家可以想像,一个是楚楚动人的美少女,一个是风度翩翩的美少年,一路相处,不由情愫暗生,于是喜结良缘。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黄药师给耶律蘅改名冯蘅,以避人耳目。
话说冯蘅少时曾随一位异人习武,师傅为她量身定做了一套绝技——兰花拂穴手。此时冯蘅虽已功力尽失,但对练习之道还是很清楚的,于是她便将此功夫传授给了黄药师,而这套神出鬼没的点穴功夫,后来确实让他战胜不少强敌。
黄药师与冯蘅原本是一对神仙伉俪,怎奈天妒红颜,记忆力惊人的冯蘅,因急于帮夫君默写《九阴真经》,竟然在生黄蓉时难产而亡,造成黄药师一生之痛。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