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丝、巴乌的简单介绍

2小时前 (14:41:08)阅读1回复0
丸子
丸子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9
  • 经验值11042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2084
  • 回复0
楼主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傣语称之为筚南母倒(南母倒即葫芦之意)。时髦于滇西德宏、保山、瑞丽等傣族地域,在阿昌族、布朗族、德昂族中也较为时髦。葫芦丝的起源可逃溯到先秦时代,民间传播着许多关于葫芦丝起源的动听传说,好傣族民间就传播着如许一个故事:很久以前,一次山洪爆发,一位傣家小卜冒抱起一个大葫芦,闯过惊涛浪,救出了本身的心上人,他忠贞不渝的恋爱冲动了佛祖,佛祖把竹管插进金葫芦,送给勇猛的小卜冒,小卜冒捧起金葫芦,吹出了美妙的乐声。登时,海不扬波,鲜花盛开,孔雀开屏,祝福那对情侣不祥幸福。从此葫芦丝在傣族人门第代相传。

   傣族人民多才多艺,能歌善舞。在节日里,不管是在江中划龙船或是在江边放高升,仍是在广场上赶摆,或是在竹楼里饮酒,都陪伴着傣族人动听的歌声。赞哈(民间歌手)在葫芦丝的伴奏下唱着古老的传说和标致的神话,唱着旧社会的磨难的新社会的幸福。

   葫芦丝的构造较特殊,所用素材均取自天然,纯手工完成造造过程。它由葫芦、主管、簧片、附管构成,主管开有七个音孔,音域为低音3、5、6、7、中音1、2、3、5、6,附管继续发一个音。葫芦丝了音斑斓、亲热,略带鼻音,擅于表于温存细腻的豪情,给人以委婉朦胧的美感。因为它发出的音有好颤动丝绸那样超脱、轻柔,所以称它为葫芦丝。巴乌是在云南哈尼族、彝族等少数民族中普及时髦的中音簧管乐器,用嘴包着吹口横吹。它和葫芦丝有着配合的渊源,其发音原理不异,音域不异,吹奏办法也一样,音色也很类似,只是巴乌的音色较厚实,所以有“会吹葫芦丝就会吹巴乌”的说法,因而称它们为姊妹乐器。

0
回帖

葫芦丝、巴乌的简单介绍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