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声《白事会》中,为什么捧哏的说“那年我在哈尔滨”?如何评价《白事会》

23小时前 (21:35:06)阅读2回复0
雕刻瞎
雕刻瞎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6
  • 经验值42559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85119
  • 回复0
楼主

在相声《白事会》中,为什么捧哏的说“那年我在哈尔滨”?如何评价《白事会》

“白事会”是著名的传统段子,现在能听到的录音,马三立先生当属第一。

这个故事中,捧哏的应该是京津地区的人,家里父亲突然去世,他当时人在广州,赶不回来,逗哏的帮助他们办了白事,十分隆重,但最后却没找到坟地。

我认为,这里捧哏的说“广州”,并不仅仅是路途遥远的意思。在中国近代动荡时期,清末民初,南北多次隔离,无法往来。掐头去尾,我认为最有可能是这三次隔离。

1,庚子国变,八国联军进攻北方,西太后出逃,但李鸿章为首的封疆大吏却“东南互保”,与洋人和谈,此时中国南北隔离。然而,此时清朝尚存,作为“钦封登侍郎”的葬礼,如果如此豪华,无疑是要制罪的,说起来难免不合情理。

2,辛亥革命,期间南方率先独立,广州作为革命前沿,捧哏的可能是作为清朝官员,驻守广州的,此时无法回家,他父亲这时出殡,最有可能依然用前清官名,毕竟百姓还依然习惯性地敬畏官家,但却不受礼法束缚。根据历史记载,民国初年,由于脱离的封建礼法束缚,民间常有大出殡的例子,如老舍先生“我这一辈子”小说描述。

3,北伐战争,第一次国共合作,广州作为临时国民政府的中心,进步人士云集,若真如此,捧哏的应该是主动脱离北洋政府,去南方参加革命的进步人士。这样被公开开涮,怕听众难以接受,再者,都民国十几年了,溥仪都被赶出宫了,他父亲出殡写前清官名,也说不过去。

因此,这段相声可能完成于北伐前夕或期间的民国,最有可能是说在辛亥革命期间的事,用捧哏父亲的死,暗讽清朝的灭亡,热热闹闹的大出殡,好比皇帝和平退位,但最终没找到坟地,暗指后来溥仪被赶出宫和孙殿英刨坟掘墓的事情。为了照顾前清遗老的情绪,没有说得那么直白了。


在相声《白事会》中,为什么捧哏的说“那年我在哈尔滨”?如何评价《白事会》

在相声《白事会》中,为什么捧哏的说“那年我在哈尔滨”?如何评价《白事会》

在相声《白事会》中,为什么捧哏的说“那年我在哈尔滨”?如何评价《白事会》

0
回帖

在相声《白事会》中,为什么捧哏的说“那年我在哈尔滨”?如何评价《白事会》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