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请辞清华DX副校长,将全职执掌西湖DX。西湖DX是一所什么性质的XX_如何评价施一公请辞清华DX副校长,全职执掌西湖DX
施一公请辞清华DX副校长,将全职执掌西湖DX。西湖DX是一所什么性质的XX
说是全职执掌西湖DX,其实他仍是清华的教授,所以是骗人的。申请科研项目时,申请者能够投入多少时间到所申请的课题也是考虑的因素。他在清华所得到的课题如何完成?清华当教受如何授课?。。。都不需要时间吗?所以“全职执掌西湖DX”是不可能的。
施一公选择辞职,全力投入筹建西湖DX,也可以说是回应此前舆论对西湖DX几乎所有筹建主力都是“**”的质疑,也向西湖DX教职工、学生以及社会舆论传递出办好西湖DX的决心。但是,西湖DX并肩清华也好,成为清华第二也好,或许都不是办这所DX的价值所在。西湖DX如何办为“第一个”西湖DX,对中国高等教育做出增量改革贡献,探索新的办学模式,才更有价值。
对于西湖DX办学,此间舆论时常拿其与另一所新建DX南方科技DX对比。对于南方科技DX的办学,舆论意见不一,一种意见认为,作为一所政府投资举办的公办XX,南方科技DX要突破传统体制局限进行“去官化、去行政化”改革,走出一条全新的办学路,是不现实的,融入体制,是现实选择。而另一种意见,则把南科大“高开低走”的改革,归为失败,南科大实质上已经变为传统体制之下的一所XX,虽然XX校长陈十一也说,“我们学习北大、清华,但是,学习这些DX,并不表明我们要成为第二个北大,第二个清华,我们希望成为南方科技DX,有它自己的特点、优点。”但舆论大多认为,南科大怎么办,也挺多是北大第二、清华第二,会给广东、深圳新增一所高水平DX,但是对于高等教育改革的价值有限。
由于西湖DX是民办DX,因此,相比公办的南方科大来说,在探索新的办学模式上,会有一定优势,这也是部分舆论看好西湖DX的原因。但是,鉴于我国已有的民办DX,虽然由社会资金举办,XX没有行政级别,但XX也缺乏现代治理,没有充分办学自**,也有舆论担心西湖DX,和南方科大的发展轨迹会差不多,最终还是会成为和国内现有DX办学体制差不多的XX。
建设西湖DX,肯定追求的不是新增一所DX。目前,我国各地都重视高等教育投入,致力于打造一流DX、一流学科,在建设一流DX、一流学科过程中,各地高校出现到其他高校挖人才的做法,这种挖人才做法,对于高校自身建设和人才发展无疑有一定意义,但是,从国家全局看,这对高等教育并无增量——一个人才在清华做出的成果,和在浙大做出的成果,对国家来说是一样的,只有做出更好的成果才有意义。
有意思的是,发起筹建西湖DX的几位核心人物,都是我国几所名校的副校长,和学科负责人,包括清华DX副校长施一公教授、南方科技DX校长陈十一教授、中国科技DX常务副校长潘建伟教授、北京DX理学部主任饶毅教授等。如果仅仅是把相关科学家的团队引进西湖DX,他们做出的成果,成为西湖DX成果,这对国家来说,“新增”部分在哪里?
这就需要西湖DX以新的办学体制、制度给出答案。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核心仍旧是南科大筹建时就提出的“去官化,去行政化”,建立现代DX制度,西湖DX虽为民办,也同样需进行去行政化、去功利化的改革,这需要政府部门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给DX更大办学自**,同时,DX要建立现代治理结构,推进学术自治、教授治校。目前,西湖DX已经公布宏伟的办学目标,但还不见有何改革举措,而改革举措对举办第一个西湖DX至关重要。
如何评价施一公请辞清华DX副校长,全职执掌西湖DX
这是个好事,既说明中国的人才环境有明显的好转,能促进人才的流动,也说明我国创业环境的优化,尤其行政高层领导的思想观念的确有好的转变,还体现清华DX治学的包容性!相信会有更多的高级人才流入我们,天下英才为我所用!中国民族崛起已不是口号。
施一公老师这是被舆论倒逼了么?方舟子这是害了施老师啊。
之前方舟子说施一公老师只是回国混两年,施老师就加入清华。前两天方舟子说施一公不全职投入西湖DX,施老师就辞去清华副校长,全职西湖DX,中了方舟子的激将法。
你俩在学术界一个天上一个地上,不值得。
但我对西湖DX的看法,依然是大概率失败的勇敢尝试。
施老师在学术方面是没得黑的,我在另外一个回答里说过了,在世界顶级刊物随便发文。但作为一个校长,单学术能力是不足以建设起施一公老师的豪言壮语。
这是大环境使然,与多少名人,企业家站台无关。
第一,生物医药领域的全世界困境。
大家都知道西湖DX主打生物医药类。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清华DX2017年就业率(包括升学率与出国率)合计98.5%。但在全XX31个本科院系中,建筑学院、土木建管系、计算机系、美术学院等12个院系就业率达100%,工业工程、生命学院2个院系就业率低于90%。
施一公老师管理的生科院在清华的金字招牌下,创造了最低的就业率,说明整个行业就是这样,供大于求。在这样的情况下,违背S场需求,逆势而上,不看好。
第二,民办DX在我国不存在。
虽然西湖DX是企业主导的民办DX,但在为其背书的各位大牛之后,我还是看到了杭州政府的名字。在中国做DX,是不可能真正”民办”的,之前号称要改革中国DX行政体系的南方科技DX,口号也喊的震天响。结果建校一年马上被收编,现在喊的口号啥也没实现,XX定位也很尴尬。
大家想,一旦DX变成官场的延伸,势必会影响极大影响科研的独立性。
第三,DX是需要沉淀,科研需要时间
虽然以施一公老师为首的一批优秀生物学家正率领我国大跨步追赶西方。但基础科学与产业化就是生物医药研究的两条腿,我国基础研究大跨步向前,但后续转化能力基本为0。目前为止我国自主研制成功的新药寥寥可数,大众对医药的认知还停留在中成药阶段。基础研究的转化是真正可以造福世界的部分,而且新药产业化上S后也能大大反哺基础科研,到目前我国生物产业产业化的能力太低了。施一公老师出了很多文章,为很多药物提供了理论基础,但它们鲜有真正在做转化研究的。意味着西湖DX的只能靠企业无限砸钱。基础研究耗资巨大。可转化研究耗时10几年,在急功近利的当下,是没有人去做的。没有实际的经济效应,很难想象阿里巴巴会持续不断保持投入。
而科研和DX都是需要时间静下心来慢慢做的,急功近利永远没有好果子吃。
综上三点,尽管施一公老师辞去清华DX副校长职位全职加入西湖DX,我对西湖DX大跃进的试的口号,是不屑一顾的。
但是!!!
从媒体以及看跟施一公嫡系学生的看法,我心里是对施一公老师的人格魅力是无比钦佩的。
他作为一个在生物领域耕耘数十年的人,作为一个划时代的人物,始终保持着心中的热忱与浪漫。
他就是可以不管不顾别人对自己看法,放弃海外回国,放弃清华加入一个业界不看好的DX,是有一丝罕见的书生气在里面的。
就算最后是失败,他也为了中国做了一次伟大的尝试,为之后到来的成功积累的宝贵的经验,历史会以一个伟大的理想主义者来记住他,而不是仅仅一名结构生物学家。
欢迎关注我哦~,这里有我的立场与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