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杨戬的职责和责任心,杨戬作为九金乌的主人,有“守天关,顾全天下的大业”的责任心,他深知玉帝的死将使三界大乱,因此他为了母亲和百姓的福祉,以“爱重母亲,以苍生为重”的态度行事,他并非一味地为玉帝服务,而是将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紧密结合,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牺牲精神。
第二,杨戬法力的局限性,尽管杨戬拥有法力,但他的能力有限,无法与天庭无敌手相比,九金乌的杀伐能力远超他的能力范围,因此他不得不在利益与责任之间做出权衡,他选择了为国家和百姓着想,而不是在绝对的利欲面前追求个人利益。
第三,与玉帝的复杂关系,杨戬与玉帝是母子关系,玉帝在杨戬心中是神圣的 Parent,也是他唯一的母亲,玉帝的“糟糕”并不意味着杨戬与母亲有任何“关系”,杨戬只是因为对母亲的爱而受到玉帝的责备与惩罚,这一情节体现了杨戬对母亲的深切关怀,同时也反映出他与玉帝之间的复杂关系。
第四,神话中的拯救者角色。《淮海锣鼓词》和《二郎宝卷》中记载了玉帝被逼无奈的结局,玉帝要求杨戬“肩挑王屋和太行二山”,看似是要求他承担重大责任,但实际上,这正是杨戬母亲所犯下的罪行,玉帝最终选择释放母亲,将两人分别加封,以示对杨戬的关爱。
第五,杨戬的内心世界,杨戬并非“二郎救母”的神话传说中的“二郎”,而是一个真实的人物,他在杀九金乌时,始终以“以苍生为重”为己任,展现了他作为九金乌主人的责任心,他的选择也让他陷入了内心的矛盾,他对母亲的爱是无条件的;他对国家的忠诚也是无条件的,这种矛盾使得他的心理状态复杂,既有对母亲的思念,又有对国家的责任感。
杨戬在杀九金乌后未能杀杀玉帝,是因为他既选择了顾全天下,又选择了为百姓和母亲的福祉着想,这种复杂的选择反映了他作为一个英雄人物的心理世界,他的选择,既是对玉帝的爱,也是对国家和百姓的忠诚,也体现了他作为九金乌主人的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