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名从商怎么阐明

19小时前 (13:10:33)阅读1回复0
雕刻瞎
雕刻瞎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6
  • 经验值6984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3968
  • 回复0
楼主

  为何会有“刑名从商”之说?殷商王朝成立后,为了庇护统治者贵族的财富和利益,造定了极残暴苛刻的刑法。那里的“刑”,还不是法。“刑”,是统治者赏罚立功者的手段和体例;而“法”,则是君民配合遵守的法令。商代刑罚惨重,五刑俱全。五刑有劓、刖、宫、黥、辟等。

  除此以外,还有统治者为所欲为造定的酷刑。殷商刑罚散见于文献和甲骨文素材中,次要有:劓殄,《尚书·盘庚》记载:盘庚将迁殷,殷民有人反对。盘庚就训话说:“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奸宄,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劓,割也;殄,绝也。

  劓殄,即灭族之意。醢,《史记·殷本纪》载:纣王“醢九侯”。醢,即把人肉做成肉酱。脯,《史记·殷本纪》云:纣王“脯鄂侯”。脯,即把人肉做成肉干。剖心,《史记·殷本纪》载:纣王“剖比干,看其心”,即把人的心肝挖出。烹,《帝王世纪》云:殷纣王“囚文王,文王之长子曰伯邑考量于殷,为纣御,纣烹为羹。

  ”烹,就是把人放在器物里烹煮。孥戮,《尚书·汤誓》载:“予则孥戮汝。”孥,子也;戮,杀也。即不只杀其本人,并且祸及其子女。炮格之刑,《史记·殷本纪》曰:“苍生怨看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集解》引《烈女传》曰:“膏铜柱,下加之炭,令有功者行焉,辄堕炭中,妲己笑,名曰炮格之刑。

  ”又《索隐》引邹降生云:“见蚁布铜斗,足废而死,于是为铜格,炊炭其下,使功人步其上。”断手,殷代人民跋前踬后。《韩非子·内储说上》云:“殷之法,弃灰于公允者断其手。”刖刑,用刀锯断足的刑法称刖刑。每次被处刖刑的人,有数十,以至上百。商王朝的刑法保留了原始社会的落后性、野蛮性,同时也表示了奴隶主贵族残暴的凶恶的天性。

  商代统治者就是以那种残暴的刑法往镇压人民,消亡异己,以加强统治的。商代刑法已大致具备,故后代有“刑名从商”之说。

0
回帖

刑名从商怎么阐明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